“鉅記”,借助品牌展宏圖
65business01文:王靖

 統計去年成績,由於本地經濟復甦及受惠於“自由行”,零售業日益暢旺,甚至跑贏其他各大行業,其中手信業無疑受惠最多。以名牌“鉅記”的生意額來說,市場佔有率已達到74.4%。連溫家寶總理視察澳門時,也到“鉅記”位於官也街的分店查看生意情況。在長達8年的商標爭奪戰中,鉅記成功以100萬元買下內地註冊的鉅記商標,意味著該品牌可以全面向內地及海外市場拓展。新年伊始,這也是鉅記收到的一份大禮。

 奪回商標

 在澳門手信街要找“鉅記”不難,人流最多的地方便是了。踏進店內,店員有的招呼客人,有的在結帳,忙得不可開交。生意額再次穩步上升,鉅記的掌舵人梁燦光卻沒有停下來。被稱為“橋王”(點子大王)的他,不斷在產品上下功夫,如去年中秋,鉅記月餅便在固有的月餅市場分了一杯羮。新包裝從紙袋、盒子到裏面的設計都極盡心思,是梁燦光親自挑選設計的。

“鉅記”推出的食品都經過多番嘗試和改進,讓顧客品嚐過後難以忘懷。事實上,“鉅記”的成績不單在澳門令人驚訝,分店多達12家,在香港店鋪也已開到第三家。對自家的產品,梁燦光有絕對的信心,客人對味道的欣賞是他最想要的東西。錢,反而是其次。 “鉅記”在澳門的生意做得大,除了味道吸引,自身的招牌已打響名號。8年多前,梁燦光便申請“鉅記”品牌為全球商標,但唯獨中國內地卻未成功,原因是已有一家澳門食品公司捷足先登,在內地以“鉅記”為商標註冊公司。

梁燦光在澳門經營成功,當然不會放棄內地市場,於是循法律途徑與對方進行多番斡旋。由於“鉅記”早已在國外註冊,對方也感難與之抗衡。最終,梁燦光成功以過百萬把“鉅記”內地商標購入手中,標誌著該品牌將會盡快進軍內地市場。

對於香港和廣東市場,梁燦光充滿期待。對於自己的餅食,他一直非常有自信。他對味道的質量非常著重,一旦發現有其他好吃的產品,一定親自試吃,再改良自己的產品。這種務求完美的態度,讓他深信只要堅持自己的品質,一步一步來,“鉅記”一定可以打破“排外心態”,闖入香港和廣東的傳統餅食市場,成為“餅食一哥”。

堅持品質

“為了保持餅的質量,錢我寧可不賺。”梁燦光說出這樣的豪語,並不是胡謅。為了品牌的口碑,他不惜放棄了人人垂涎的“大生意”。在採訪時,他對《商訊》講述去年中秋前的經歷:有一家國企找“鉅記”訂100萬盒月餅,但他一口拒絕,原因是認為自己做不到。雖然依“鉅記”工廠的生產量,能做出100萬盒月餅,但是如果只顧著做月餅,其他的手信產品就要停掉。對他來說,手信還是最重要的,不能失去了那些買手信的散客。

“我寧願不做,也不想判給別人做。所有用鉅記名號的餅每一個都要由自己生產,要做得好才行。”就是這份堅持完美的性格,讓梁燦光毅然放棄了這單至少有2000萬元利潤的大生意。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對他來說,真正值錢的是“鉅記”這個名字,而不是一兩單大生意,品牌價值才是無限大的。

金錢上的滿足並不是梁燦光追求的目標,反而在其他地方卻每每追求完美。例如,對味道的追求、對快樂的追求。他憶述小時候對爸爸說錢足夠就可以了,雖然這話會讓爸爸生氣,但他還是認為人最重要過得開心,賺錢也要“過癮”。他覺得現在的生活很“過癮”,凡事都追求完美。

他最常說的話就是:“如果能做到一百分,為何只拿九十分?”雖然有時候這也讓員工感到不少壓力,但壓力轉變為動力後,自然會做得更好。他自豪的說,“鉅記”的員工到外面吃東西,對味道和質量都有要求,因為他們對味道都有堅持,這份堅持讓他們的工作不斷臻於完美。

回饋社會

現在的澳門,有很多聲音訴說中小企業難以生存,埋怨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援不足。問梁燦光傳統手工食品產業如何轉型才能像他那樣成功,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努力”。在他眼中,中小企業不是無法生存,而是經營者不夠努力。 梁燦光認為,很多人都不夠努力,想要成功卻吝於付出。他形容自己是二十四小時都在想辦法讓生意做得更好,無論是味道、包裝到廣告宣傳,不停在想方設法。

他說,自己不是光靠幸運就能從推車仔到今天開十幾家店鋪,幸運也要靠努力才能推動。“鉅記”開設至今,一直順風順水,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因為最困難的時期就是在店鋪設立初期,在社會最低潮的時期,卻是他把握機遇 之時。

記者請他用一句話形容“鉅記”對他的意義,他毫不猶疑地說:“鉅記是我的全部。”也許,中小企業在埋怨政府,埋怨市道的同時,也應該想想:有沒有把經營的生意當作是自己的全部來付出?

“鉅記”的盈利可觀,也會回饋社會。無論是國內的地震、水災或海地救災,梁燦光都不忘捐助,並認為這是一份社會責任,反而他自己卻從不依靠別人幫助。他自信地說,到今天為止,“鉅記”的成功沒有依靠政府的資助,也不靠商會或別人的幫助,一切都是自己和員工一起努力。“抗議是沒有用的,努力才有用。”他說,因為這樣,所以自己才能這麼“招積”(自信)。

談到未來的發展大計,梁燦光說他想到很多。從不空口說白話的他,只肯說已經落實的計劃。例如,在上海開第一家“鉅記”;而其中最特別的,是在媽閣設立第一家的手信博物館。 發乎於對手信業的熱愛和飲水思源的情感,梁燦光忽發奇想:澳門為何不能有一家關於手信的博物館呢?傳統手信業對澳門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但手信的由來人們未必清楚。他想讓大家知道澳門手信的發展歷程,同時也為澳門多辟一個旅遊點。這些很多人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梁燦光說他不止已經想到,還正在做呢!

採訪中,記者發現梁燦光的心態特別好,因為他是真的喜歡自己的工作,在難以想像的忙碌生活中卻顯得朝氣勃發,雙眼充滿神采。他形容自己“每天都過得好開心”。在現在仿彿怨氣沖天的澳門,這真是很難得的心情!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