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珠海搏商潮
文: 劉蕾


與澳門唇齒相依的珠海,是澳門進入內地廣闊市場的橋頭堡,不論是投資、貿易還是旅遊、服務領域,珠海都處在市場的最前沿。近年來,在澳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同時,進入珠海營商的澳門企業數量快速增加,投資金額也不斷上升。


早早設廠開店


澳門人到珠海營商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1978年,澳門紡織品有限公司在珠海興辦第一個紡織加工項目,不僅是首個到珠海投資的澳企,還開創了境外資本進入中國大陸的先河。

要說澳門的老字號大小品牌產品進入珠海,“香記”手信可算是較早的一家。“香記“在珠海設廠已有20年的歷史,是在珠海首家通過中國品質認證中心認證並頒發HACCP認證書的企業。從2000年開始,老闆楊勝看好珠海的投資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先後在珠海灣仔澳門街和拱北地下廣場開設了三家專賣店,專賣香記手信食品。目前,在珠海的營業額已佔香記整體營業額近半。

楊勝告訴記者,他自感對父輩的經營之道有繼承也有發揚。如老一輩比較注重口味和貨真價實,而他在繼承這一點傳統的基礎上,聘請香港設計師提供意見,數次改良了蛋捲、餅類的包裝,以高檔、漂亮的形象示人,提升了“香記”食品的檔次。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生產和品質控制水準,楊勝轉手了原來的舊廠,在珠海東坑新建了生產廠區,其中僅廠房的佔地達3,000平方米。

楊勝稱當年在珠海設廠開店“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他說,做手信生意,僅僅局限澳門肯定是不行的,珠海是緊鄰澳門的遊客必經之地,如果早先沒有及時佔據珠海這個市場,將會痛失一大市場空間。

同時,他也深感內地與澳門有很多不同之處:例如涉及相關部門的手續繁瑣,形成困擾;在澳門人人都習慣於以法律為行事原則,遇事解決相對簡單,但珠海似乎是人情高於一切,在珠海做生意就必須要熟悉和掌握這種遊戲規則。這是令他頭痛的地方。

人所周知,珠海和澳門畢竟是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兩種經濟和社會環境,北上投資的澳門人必須在融入珠海的過程中,學會適應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特點,適應當地的市場節奏,把握新的經營之道。

根據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簡稱CEPA)有關規定,澳門居民可進入內地投資經營個體戶。為促進珠澳的經濟合作,珠海市工商部門積極為港澳人士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註冊的各項工作。那時候,從事鞋業製造的澳門商人姚貽篇,看中珠海租金便宜,人手好找,人工也低,加上離家又近,幾乎沒有猶豫,就決定將零售點放在珠海。經諮詢、申請等流程,經營手續很快辦妥,他竟成了澳門赴珠海個體經營的第一人!


率先個體經營


其實,10多年前姚貽篇與人合夥創出的鞋類品牌“必勝馬”,在內地已有較高的知名度。但他只是與內地的親戚合資,在福建開廠生產鞋子,並從事各地批發業務。他當時最大的願望是批發與零售並進,在內地經營專賣店,以掌握市場需求和消費回饋。這個願望,乘著CEPA政策的“天時”,憑藉自身機敏的反應和努力,在珠海實現了。

2004年1月6日,珠海第一個CEPA商場——海天城開張,姚貽篇第一個租下檔口,專門經營鞋類。由於他的產品款式新,價格低,很受當地市民和過路遊客的歡迎。開張半年,生生意越做越好,他又在香洲百貨、拱北口岸地下廣場租鋪位經營。 

“就拿口岸地下廣場來說,每天幾十萬的人氣,從澳門過珠海的人流,都可以在這裏選購我的鞋子。”姚貽篇對珠海的市場比較滿意。

在赴珠海投資的澳門商人中,邱秋雄被譽為“精神領袖”,其大名在當地商界更是耳熟能詳。不少人知道,他的發跡,是從零售業開始,是伴隨著拱北私營經濟氣候的形成而成功的。


承租商場發達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拱北口岸地區率先支援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邱秋雄聞風而動,迅速佈局。1993年,在拱北蓮花路創辦了第一家以經營服飾精品為主的綜合購物中心——鴻興鴻暉購物廣場,生意順風順水;隨著蓮花路商業集聚效應的形成,看準時機,1998年又在那裏投資了規模空前的鴻興鴻暉購物城,將鋪位分租給幾百名商戶自主經營。由此,佔據了蓮花路零售賣場的半壁江山。

2002年,邱秋雄投資的眼光轉到了拱北口岸地下廣場。當時,口岸地下廣場已開設兩年,因經營不善顯得市面蕭條,鋪位出租率不到一成。他認定地下廣場未來的潛力,租下4,000多平方米的商場,又以六八折的租金招徠舊客戶進場。結果,僅僅28天,200多商戶簽訂合同,並迅速裝修入場。當年9月9日1開張後,人流爆滿,商業氣氛濃烈。從那時起,口岸廣場很快進入了不斷擴張地盤包租的黃金時期。

按慣例,口岸公司會視生意擴張情況逐年遞增租金,而承租方又會在此比例基礎上多加幾成遞增率,以留作利潤留成。但邱秋雄卻主動給商戶吃“定心丸”:

“我們絕不會大開價,我承租的公司提多少,我們也只按比例攤給你們。”令商戶們歡欣鼓舞,信心大增。

如今,邱秋雄的零售“王國”增添了多元化的內涵。近年來,他名下的鴻興機構在珠海經營酒店,並向休閒娛樂領域發展,以謀求更多的商機。

2004年10月29日,CEPA的補充協定在澳門正式簽署,內地在貨物貿易領域和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對澳門擴大開放。從2005年1月1日起,不僅取消了澳門居民到內地當個體戶的地域限制,營業範圍也從原來的商業零售擴大至零售、餐飲、居民服務等。此後,隨著補充協定的不斷實施,澳商在珠海的投資範圍和投資方式越來越寬泛。由此,澳商赴珠投資的步伐明顯加快。

據統計,3年來,珠海工商部門共接受諮詢達1,200多人次,港澳人士反映熱烈。珠海市工商局還在各註冊視窗設立了“CEPA綠色通道”,對前來申辦營業執照的港澳居民,只要符合相關條件,當天受理,當天辦證。這一切,都為澳企進入珠海奠定了天時、地利的

條件。


品牌延伸成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相比澳門,在珠海開店做生意,競爭要激烈得多,而且兩地的政策環境、習慣做法等等,都不一樣,澳門商人要“入隨俗”。經營海清純涼茶的澳門商人鄭仲輝認為,即使同樣的生意,拿到珠海去做,那邊的消費者能不能適應就要考慮,需在產品包裝、宣傳方式、門面裝潢上,有針對性地落足功夫。

海清純涼茶是鄭仲輝的祖傳生意,創始於1950年,在其父親推車沿街叫賣聲中發展起來,迄今已逾半個世紀。從1997年鄭仲輝接手後,“顛覆”了傳統涼茶業的家庭作坊經營模式,首次引進了機械自動化生產線,首家店面擺設消毒碗櫃,制訂了衛生操作流程。他還將原有的涼茶品種從二十四味、五花茶擴充到十二個品種,成功佔領了市場,奠定了海清純品牌的地位。與此同時,在澳門不斷增設

分店。

2005年,亦即CEPA實施的第二年,海清純涼茶店開到了珠海。鄭仲輝瞄準海關客流的消費需求,將進入內地的第一家分店設在拱北口岸廣場,取得了成功。近兩年,他在夏灣、吉大和南屏又分別開設了三家分店,同樣生意不俗。

回顧在珠海經營成功的原因,鄭仲輝認為與那裏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相對低廉的人力資源以及實施CEPA政策很有關係。不過,他也談到在珠海開店與在澳門經營有較大的不同。珠海的分店突破了以涼茶為主的原則,不光賣各種涼茶,還推出了二十餘種甜品小食,很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在吉大、夏灣和南屏的門店,廳堂擺設軒敞大氣,設計風格明快時尚。店內除了傳統的涼茶櫃檯外,設有大型的配餐操作間,受年輕人喜歡的雙皮奶、杏仁糊等甜品在這裏調配出來,再送到顧客手中。

鄭仲輝說,他希望海清純在珠海的品牌形象是年輕人聚會、情人談心的時尚休閒場所。為此,珠海的門店招牌已從澳門的“海清純涼茶”簡化成“海清純”三個大字。鄭仲輝說,這樣將令海清純的品牌內涵更加豐富,更加深入人心。


投資增長強勁


CEPA實施以來,不少澳門商人北上珠海投資創業,使得珠海“CEPA經濟”蔚為大觀,如拱北口岸地下廣場、蓮花路商業街、灣仔澳門街、香洲南坑小澳門等,這類零售、餐飲、服務為主體的澳門街、CEPA街多處可見,形成了一定的投資規模,也成為珠海私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珠海市外經貿局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澳企在珠海投資比2006年增長六成三;2009年上半年澳資又比前兩年增長三成九,且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趨勢。截至今年6月,在珠海投資的澳門企業達1,901戶,投資總額達21.36億美元,澳門在珠投資項目累計約5,100個,註冊資本16.06億美元,涉及行業包括製造、服務、高科技、生化制藥、港口物流等。僅今年1至6月就新增43戶,投資總額也占珠海市引入外資總量的近三成,以微弱差額僅次於港資。

珠海拱北工商部門人員介紹道,澳企經營行業以百貨零售、餐飲美食、美髮美容、日用修理等居多,經營地域主要集中在拱北蓮花路、口岸地下廣場、夏灣、灣仔等靠近澳門的地方。他們與內地個體經營戶一樣守法經營,按章納稅,享受普通公民經商的同等權利。

珠海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周峰對《商訊》說:“到目前為止,澳門是珠海的主要投資商和貿易夥伴。”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