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航,澳門航空業邊緣化?

35cover文:從7月4日起,往返於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南京與台北、桃園、台中、高雄、花蓮、澎湖之間的兩岸直航週末包機正式開通。在此之前,大陸與台灣有關機構經過談判,達成開兩岸週末包機直航協議。這是60年來兩岸直接的“破冰之航”,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但對澳門的民航業來說,除在政治層面上的欣慰之外,卻還有另一番“點滴在心頭”的滋味。

中轉站”角色受衝擊
由於台海兩岸曾長時期處於敵對狀態,直接交往成為禁忌,儘管20年前“開禁”,但兩岸的郵件、人員旅行和貨物運輸,都需經過香港或澳門中轉,不能直接通郵、通商、通航。近年,雖然有了節日客運包機,但也要象徵性地在第三地停留,不能直飛對岸。多年來,澳門扮演著兩岸航運中轉站的重要角色,客貨兩便,也成為本地民航業發展和壯大的重要資源。早在1995年12月1日,澳門與台灣簽署《台澳通航協定》,協定包括:台澳雙方各自可由兩家航空公司經營台澳航線;航線分別為澳門至台北往返航線及澳門至高雄往返航線;由澳門航空公司取得半數營運權,並於1996年12月8日開始營運,另一半則由台灣長榮航空與復興航空兩家公司均分;雙方均可使用全客機或客貨混合機等。澳門國際機場和澳門航空公司執行“一機到底”飛航兩岸,實現兩岸的“間接直航”,即澳門航空可以通過更換航班編號形式通航台北、澳門及大陸。這樣,對於台灣的客、貨源來說,澳門國際機場成為了比香港國際機場更為便捷的進入大陸的通道。從那時起,兩岸之間模式為“內地——港澳——台灣”,尤其是途經澳門的“一機到底”,已經具有了“間接直航”的性質。較之香港而言,澳門的價格更為低廉,澳門在兩岸之間所起的橋樑和中轉作用更為明顯。因而,兩岸現在動週末直航包機,開放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多年來因“間接直航”而受惠的澳門民航業,勢必受到衝擊。正是由於這一形勢變化,5月底就到期的澳台航約暫未修約,而是續延半年,雙方需作進一步觀察。有專家表示,隨著兩岸直航的實現,澳門所擁有的兩岸“准直航”優勢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航空業市場或將重新洗牌。對於曾經以“一機到底,溝通兩岸”為主要運營目標的澳門航空公司來說,兩岸直航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澳門航空在台澳航線提供的延伸大陸航點,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廈門、南京、福州、武漢、鄭州、寧波、海口、三亞等,涵蓋面極廣。因此,該公司高層承認,兩岸落實“三通”,從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有航班直飛台灣,澳門航空整體上會流失30%左右的台灣客源。在客運方面,澳門國際機場10多年來都是以兩岸中轉客為主要對象。據有關統計,去年共乘載旅客550萬人次,其中47%為澳台航線旅客;今年1-2月,台灣旅客占澳門機場總客量42%,扣除直接到澳門旅遊和進入珠三角地區的台灣旅客,使用澳門機場中轉往返兩岸的台灣旅客約占總客量的20%。若以2007年的500多萬人次計算,即中轉的台灣乘客約100萬人次。所以,專家預計澳門機場會流失這批中轉客源。在貨運方面,由於澳門國際機場一直都是以處理兩岸中轉貨物為主,其中澳門航空承運的貨量九成是兩岸的中轉貨物,估計“兩岸直航”對機場貨運的衝擊會較客運更大。

台澳航班不會縮減
在週末包機直航這一帶有政治意味的事件中,經營台澳航線的復興航空公司表現高調,積極參與。但是,對於該公司在澳門的市場來說,情況顯然複雜得多。《台澳通航協定》簽署迄今,復興航空經營台澳航線市場已歷時10餘年。在接受《商訊》採訪時,復興航空澳門分公司總經理林衍威說,復興航空目前每週有7個航班往返台澳,分別降落台北和高雄兩個機場,客座率在七成五左右。以航班座位數計,復興航空已成為澳門第二大航空公司。這條執行國際線票價的航線,具有“里程短、利潤高”的特點,且一年到頭航班量穩定,基本不受淡、旺季影響,是復興航空的“黃金航線”。面對客源可能減少的衝擊,復興航空會否縮減台澳航班以應對乘客的流失?林衍威說:“我們經營澳門市場至今10來年,才取得今日的收穫,除非迫不得已,不會輕易縮減航班。” 他說,在通航協定延續的半年期內,復興航空的台澳航班會保持不變。從去年開始,復興航空通過大力推廣“機票加酒店”旅遊套餐,將台灣客直接運到澳門來。“這批客流是不會隨週末包機的實施而消減。”他相信,目前這部分市場的開拓已取得顯著成效,每月客量從開始的幾十位增至2,500位,而公司的目標是每月5,000位。同時,復興航空正與澳門機場商討對策,希望以獲得獎勵政策為推動,維持客流量目標。現時靠澳台航約續約半年維繫的澳門航空業,今後的走勢將是如何?林衍威預計,半年後,週末包機的班次一定會比現訂數量增加,貨運也一定會通航,這對澳門以及香港的台灣客量影響是明顯的。現在他“唯一樂觀的”是,過境港澳的台灣客量減少,而大陸客量會增加。但是,訪台大陸客的增加是否一定能彌補這種減少?他的觀點是:“未必,但審慎樂觀。”對於未來在澳門的發展,復興航空希望得到兩個客源市場的支撐:首先是週末包機刺激產生的新客源。林衍威認為,在大陸的台商受交通不便限制,多年來以兩三個月返台一次為休假週期,目前的週末包機使他們返台更為便捷,從往返時間上看,以每週一次為休假週期已經可行,如再能及時增加週末包機的班次,必將激勵一大批習慣於享受新休假週期的“新客源”產生,特別是珠三角鄰近地區的台商,這是澳門引進“新客源”的重要目標市場。第二是看好大陸訪台團的客流。不過,他稱收到廣東省旅遊局傳出消息:所有大陸客訪台,必須經兩岸包機形式赴台。他說,《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明確規定,接待一方旅遊配額以平均每天3,000人次為限,如果又只能取得週末包機一個途徑赴台,大陸居民赴台受週末包機的時間、班次及訪台名額的“瓶頸”限制。以現有的班次和名額限制,未必能應付客流需要,而且訪台的大陸客逢週二至週四將無法成行,必將引起不便。未來情勢發展如何,還須靜觀發展。隨著兩岸包機直航開通,澳門航空業在兩岸之間所起的橋樑和中轉作用會被淡化甚而消失,這會否使其面臨邊緣化的境地?從記者採訪到的業者反映來看,業務受到衝擊是肯定的,但“邊緣化”則“未必”。

加大開拓市場力度
在今年3月27日的股東會議上,澳門航空董事會主席趙曉航表示,去年錄得1.09億澳門元的虧損,油價是主要困擾因素。今年面臨兩岸直航,將令多年來澳門航空賴以生存的海峽兩岸市場發生很大變化。由於趙曉航近日向股東們發信要求增資,引起一家本地英文報紙有關澳門航空面臨破產的推測。澳門航空總經理費鴻鈞表示,未來澳門航空仍會通過開拓國際航線和客源彌補中轉客的流失,同時將積極開拓,飛往更多的內地新航點。他相信,新開航點和新增班次,可以彌補台澳航線的客量流失。其實,澳門航空多年來正是朝著應因兩岸有朝一日直航帶來的影響部署營運。自2004年開始,該公司已逐漸把運營的重點轉向承運大陸以及鄰近國家及地區赴澳門旅客,以應對未來台灣中轉客源的減少,而這一戰略轉型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其中,今年1月底對澳門開放航權的日本航線成為重中之重。據介紹,澳門航空除加密部分航線的航班數目外,還會開辦部分新航點。尤其是在日本和韓國現有航點的基礎上,增加更多到日、韓的航線,為澳門引入更多高消費的客源。同時,澳門航空也積極拓展台澳航線,推出了不同類型、不同價位的“機票加酒店”旅遊產品套裝,也吸引了澳門居民到台旅遊。從去年3月底增開每週六的NX606航班,這個專門為澳門居民設計的航班上午9時20分從澳門起飛,中午11時已經抵達台北,因便捷及適銷對路,很受赴台旅遊的澳門居民歡迎。與費鴻鈞同樣抱持信心的,還有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鄧軍。他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澳門機場正從一個依靠兩岸市場的中轉站變成一個旅遊目的地的航空港,業界對澳門應有信心。也許,相關的統計資料可以佐證鄧軍的信心從何而來。據2000年統計,台灣客源占澳門機場客源總量的68%。近年來,澳門政府有關機構採取“天空開放”政策,多家東南亞國家的航空公司加入市場,尤其是引入低成本航空公司,相繼開通了曼谷、首爾、馬尼拉、新加坡、吉隆玻、克拉克、馬累、雅加達、柔佛巴魯及沙巴等新航點,使東南亞地區的客源不斷攀升。與此同時,台灣客源占澳門航空客運市場的比重持續下降。2005年,使用澳門國際機場的台灣客少於60%,2006年這一比重降至51%,至2007年5月,更降至47%,到今年1-2月,更跌至總客量的42%。相反,東南亞航線客量由2005年占機場總客量的10%,上升至2008年1-2月的30%。鄧軍說,去年東南亞航線旅客人數增長較快,占機場總旅客量的兩成四,今年首季更占三成三,顯示澳門機場對台灣市場的依賴度正逐步下降,兩岸直航對澳門民航業帶來的風險正在降低。正如澳門科技大學副教授龐川和助理教授劉成昆早前撰文提出的,澳門航空業面對兩岸直航,應盡可能拓寬乘客的來源,以替代流失的台灣客源。“這方面,低成本航空的引進已經收到效果,未來應該繼續吸引珠三角和其他鄰近地區旅客到澳門轉乘低成本航空、通過低成本航空吸引更多東南亞遊客來澳、增加澳門與內地城市之間的航線,擴大旅客基數,增加旅客來源;同時,要加強與珠三角區域內機場的合作,在提供內地客源的出國中轉以及聯合組織航空貨物等方面取得資源的互補與整合;其三,應儘快及早融入泛珠三角的航空網路,調整自身經營戰略,訂立新的發展定位,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從上述這些建議來看,澳門航空業應該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