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bmaster   
2015/10/22, Thursday


問卷調查

 專業人士、公眾和參展商普遍對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感到滿意。

 自2002年以來,澳門貿促局(IPIM)委託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進行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收集了大部分參展商和觀眾——專業人士和公眾人士——對展會的意見。

例如,去屆MIF收集了2,544份有效問卷,其中,專業參展觀眾1071份、參展商471份、公眾人士848份及貴賓(VIP)154份,創下近年新高。 自19屆 MIF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參展商普遍認為,MIF“能有效促進澳門經濟增長”,相應的平均得分為7.58。貿促局通常不會公佈完整的問卷數據,只發布主要結論。我們知道,“受訪的參展商普遍滿意第19屆展會的展位安排,總體平均得分為7.00,比去年的6.94略高”。 就商業參觀者和參展商而言,58.36%受訪者表示“將會再次參加今年的MIF”。 31.7%的受訪公眾認為第19屆 MIF辦得較往屆好,受訪VIP人士則表示“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服務平台,澳門做得毫不遜色,同時認同會展業對澳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調查還顯示,所有受訪者中,45.59%來自內地,32.16%來自澳門,7.19%來自香港,15.06%則來自其餘參展的國家 和地區。 每年的數據變化不大,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展會一直以來均堅定地貫徹其成功模式。 然而, 2013年公佈的第18屆MIF相關調查數據則提供了更多的細節:約八成受訪專業參展觀眾“對澳門作為區域合作商貿服務平臺,能夠為其他地區提供發展機會之評價一致較高;並普遍認同會展業對推動澳門經濟的成效。”。受訪參展商也普遍認同MIF有助公司未來的發展;九成受訪參展商認為MIF應鼓勵中小企現場銷售。 貿促局公開的總結報告中從未出現過否定或批評的言論。即使關於第八屆展會的專業反饋是,“作為區域貿易和投資平台,澳門的弱點包括,首先缺乏類似規模的展會,其次是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超過60%受訪公眾對展會的整體印象良好,並表示願意參加下屆展會。” 這項調查始於2002年第七屆MIF期間,“目的是更科學、更客觀地分析公眾和參與者意見,並從中學習”,以期“提高來年展會的標準,增加其吸引力。” 當時,問卷分成兩種,分別用於專業觀眾和一般公眾。專業觀眾的問卷提供英文、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收集得到的一般公眾問卷數量較少。 初步結果顯示,“專業觀眾和一般公眾普遍對MIF整體印象良好,認同其刺激地方經濟和促進貿易活動的正面效應,並在協助中小企業開拓新市場中發揮積極作用”。在2002年,超過八成受訪者有意或正考慮投資澳門、在澳門建立商貿基地的可能性,或不同程度地以澳門作為跳板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貿促局根據相關問卷調查概括道,“作為區域中小型企業合作平台,MIF在本澳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建議MIF在未來幾年擴大規模,以吸引更多遊客,更加國際化,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