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合理 用得其所
作者 Mandy Kuok   
2015/08/31, Monday

用得合理  用得其所

 

政府早前就《社會房屋法律制度》展開諮詢,隨即引起社會熱議,焦點是社屋富戶退場機制。對於此點,社會上基本都認同富戶應該退場,讓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家庭可以更快上樓,解決屋住問題,但亦有意見指,現今私樓不論售價或租金高企,即使是社屋富戶不一定可以買私樓,即使租樓亦負擔很重。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政府的房屋政策問題。澳門樓價在過去十年節節上升,遠超一般市民生活水平,雖然政府亦出招壓制樓價,但情況並沒有改善,市民對經屋的需求日殷,但政府的經屋供應量完全跟不上需求量,如果讓富戶優先購買經屋,會對在排隊的申請者不公平,但富戶退場後不一定要可銜接購買經屋,因此引起富戶不安可以

理解。

有關抑壓樓市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涉及政府對“住房”的定位。不少樓價高企的城市,都會將“房屋”視為投資商品,並以經濟房屋及社會房屋作為輔助,讓收入較低的人士亦可以居有其所,但這需要有完善的公共房屋政策才能行之有 效。但亦有一些大城市的樓價一直維持平穩,例如德國,該國政府將“房屋”視為生活必需品,因此對私人樓宇有很多條件限制,尤其在課稅方面,以重稅防止有人囤積房屋,推高樓價,確保所有人都可以以合理價格購買或租住房屋。

澳門的“房屋”既然是商品,政府又要避免樓市大跌出現“負資產”,只能明確劃分公共房屋及私樓兩個市場,但要兩個市場各自健康發展,必須要確保有足夠的供應量,尤其是公共房屋的供應量要充足,因為公共房屋供應充足,除了可以滿足市民需求,亦可牽制私樓的價格,減少樓市波動對社會的衝擊。

可惜的是,過去數年政府在財政充裕的情況下,並未著力發展公屋,現在隨著博彩收益下跌,政府又表示可能要緊縮財政,經屋等涉及民生的設施興建進度可能因此而延緩,最後還是小市民受影響,為政府施政失策“埋單”。

回望過去數年政府在公共項目的投入方面多有失誤,多項大型建設一再延誤,完工期一拖再拖,預算則一加再加,其中涉及因為工期延誤而造成的物料及工資上升而導致的成本增加,因工程延誤而造成政府庫房損失;房屋政策沒有前瞻性,政府不停說會為市民著想,增建公屋以回應市民需求,但實際行動卻緩慢乏力,教市民如何相信政府的承諾?

政府必須完善各項工程規劃,不能再因為規劃不完善而大量浪費公帑,善用資源,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滿足市民的實際需要,政府不可能再靠現金分享等政策降民怨,只有真正做好工作,真正為民設想,才能制定出符合市民期望的政策,得民心,才會有效維持社會和諧穩定。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