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讚歌

 

澳門的葡國人認為粵語是“的士和街市”語言

 文:Inês Santinhos Gonçalves*

 

 經過五個世紀的洗禮,在澳門能夠流利說粵語的葡國人不是很多。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澳門葡國人的初衷只是在澳門暫時居留,加上學習困難,並且粵語作為一種方言,與普通話相比,擁有的較小聲望。

Gilberto Lopes是澳門電台葡文頻道的負責人。他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澳門居住的25年裡,和女兒一樣,他沒有學會中國的語言。 “雖然嘗試了幾次,我沒有學會很多。現在看來,沒有堅持下去是一種錯誤,尤其是我這樣,在通信領域工作”,他告訴葡新社記者,那天是國際母語日。“初來報到時,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在這裡呆這麼久,”他說,並回憶到1999年是澳門回歸的日子。“在那段時間初來乍到的人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學習本地的語言”,他補充道他的女兒在澳門葡文學校(EPM)學習中文,但同樣“沒有獲得巨大的成功”。父母把孩子的教育託付給EPM,他們的選擇是基於這一點。此外,“把他們送去中文學校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父母是不是中國人”。 Maria Antónia Espadinha是聖約瑟夫大學的副校長,同樣對自己的做法表示遺憾:“我深深的感到沮喪,因為我認為我的孩子應到中葡學校上學,但我所有的朋友均反對。今天,我對自己自己的決定感到遺憾。我相信他們應當獲得更廣闊的視野。 在澳門生活的21年中,Espadinha試圖學習中文,但她承認,沒有很大成果。“到達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參加粵語學習培訓班。我呆了兩個學期,但後來停止了”,她回憶說。如今,她的粵語足以應付“的士和購物”。 “若不懂粵語,你可以在澳門生活,但若你懂得它,你將可以生活得更好。中文社區非常讚賞它”,她說,同時對她的孩子不能講一口流利的粵語感到遺憾。 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特別是對於那些“思想更開放”的年輕家庭而言。Filipa Simões是一位在澳門生活了11年的葡國設計師,為其三歲的女兒選擇了一家中文幼稚園,這是葡語社區中一個罕見的例子。 “我們真的很希望Matilde學習粵語,那樣的話她能夠作為一個真正的居民,享受在澳門的生活” 她說。 在幼稚園的第一年,Matilde說的粵語已經比她的父母都要好。她的父母只掌握基本的粵語。“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她不會說很多中文,但當她說的時候,我通常聽不懂。她已經超過了我。”這位設計師說。 直到現在,這兩位均是葡國人的父母對女兒的語言革命感到滿意,“因為她已經知道一些中文字。”“只要她快樂並不斷學習,我們是一樣的,她在教導我們。她是一個會交際的女孩,在學校交了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她只說中文。”Filipa說。 Cabell Chan是一位粵語老師,她表 示葡國人士對學習中文的興趣,越來越濃。“在過去幾年,對葡國人出現在我的課堂中,我感到驚訝。他們表示希望和中國人交流,並且更好的瞭解中文社區。因為我曾以為他們對中文不感興趣,因此,感到驚訝。” 她說。 這位老師同時承認,粵語的學習難度比普通話高,而且,市場上有更多普通話培訓班。“其中一些課程是免費的。”她補充道。 然而,她“歡迎那些曾經學習普通話,但沒有機會練習而選擇學習粵語的學生。”雖然完全掌握粵語是不可能的,因為你需要付出很多並且在課堂外時常練習。“若日常環境能夠提供使用粵語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學生將可以達到流利的程度。不然,他們將很容易忘記。”她提醒道。

 *葡新社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