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新常態

 

 


 

國經濟經歷了長期的高速增長之後,現在終於開始進入再平衡階段,增長率從2008年之前的10%以上,放緩至現在的7.5%左右。這是中國的“新常態”,還是未來十年將迎來更低的增長呢?

中國經濟再平衡的跡象,最先也最明顯地出現於出口業。出口年均增長已從20012008年間的29%放緩至不足10%,致使國外需求再也不是推動增長的重要動因。

此外,製造業就業及輸出佔經濟增幅總量的比例亦於去年開始下降。實際上,今年上半年,服務業佔總體經濟增長比例已過半。因而,中國經常帳盈餘從2007年佔GDP超過10%的高位快速縮水至今日的2%左右,就不足為怪。

經濟再平衡有助改善中國的收入分配狀況。近年來,實際上勞務收入佔國家收入的比重一直在增長,同時這亦是製造業萎縮、服務業擴張的直接體現。

這亦意味著地區間差距正在縮小:沿海省份提供中國85%出口貨物,目前正在經歷著最顯著的經濟放緩,而內陸省份就維持著相對較高的增長率。因此,中國堅尼系數從2010年的0.52跌至2012年的0.50。堅尼系數是反映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個指標,0表示絕對平等,1表示絕對不平等,數值分為100點。

推動該種轉變有兩個主要因素。第一,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需求下跌,迫使中國比預期更早開始調整增長模式。第二,中國人口構成不斷轉變,勞動年齡人口(16-65歲)佔總人口比例自2010年達到72%的高位後一直回落,而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量自2012年開始亦在不斷下跌。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經歷快速城市化,20012008年期間大約2億人離開農業並轉而尋找城市的製造業工作。然而,最近從農村向城市移民的速度顯著放慢,農村地區人口仍佔中國總體勞動力35%

所有跡象均顯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或許不會低至其他經濟學家所預測,預期未來十年只有6-7%增長率。實際上,依靠中國過往的增長記錄去預測日後表現本身就存在問題,因為不但勞動力構成出現了重大變化,而且中國2008年以前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2010年之前,對於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對產出增長的貢獻,很可能估計過高,從而導致之後的相關增幅放緩亦非準確數字,而這個數字又會用來釐定跌幅對經濟表現造成的不利影響。

此外,隨著年輕一輩將替代年長勞動力,這種簡單的計算方法忽視了中國未來20年將享受的人口教育紅利(educational dividends)。根據這種情況,中國年齡介乎50-60歲的人口,經調整的教育回報率僅為20-25歲年齡層的一半。換言之,年青勞動力的生產效率將是退休人員的兩倍。

的確,中國教育程度平均水平在不斷提高。到了2020年,將有40%年齡介乎18-22歲的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而目前比例為32%。人力資源質素的改善,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銷勞動力總量減少帶來的影響。

此外,中國女性50歲、男性60歲的退休年齡偏低,制定政策的相關部門從而擁有較大空間可以靈活調整。未來每十年,只需將退休年齡延遲半年,就足以補上勞動力的每年跌幅,預計該期間退休人數將為250萬人。

其他趨勢同樣在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前景。儘管投資佔GDP的比重可能會下降,並可能會在十年內下降到40%以下,但以國際標準而言,這個比例依然甚高。同時,資本亦可維持一個合理的增長率。

最後,得益於人力資源急速增長以及研發開支的投資不斷增加,中國的創新能力正在穩步改善。到明年,中國的研發開支將佔GDP2.2%,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根據這些趨勢,並預計勞動力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維持穩定,中國未來十年的增長率可能會徘徊在6.9%7.6%左右,平均值7.27%。這個水平可能遠低於198820139.4%的平均增長率,但以全球標準而言,這個水平亦已非常優秀。若這是中國的“新常態”,那麼亦足以傲視世界其他國家了。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及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