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難以捉摸的減速


 

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試圖提振增長,而中國卻在試圖讓經濟減速至可持續水準。隨著中國向更依賴內需驅動的服務導向型經濟轉變,趨勢增長降低既不可避免,也值得追求。但挑戰也是巨大的,決不能將軟著陸視為理所當然。

隨著中國經濟相對其貿易夥伴逐漸放緩,其出口拉動型增長模式的效率免不了會逐漸消失。因此,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為了支援出口增長——回報也必然會消失。

消費和生活品質需要提升,即便中國許多地區面臨著日益尖銳的空氣污染和水短缺問題。但是,在一個債務已膨脹至超過GDP200%的經濟中,逐漸降低增長而不導致宏偉投資專案大面積倒閉決非易事。即使是政府擁有大量財政餘地抵禦下跌的中國,雷曼兄弟規模的破產也會導致重大恐慌。

想想市場經濟實現軟著陸有多麼困難。許多衰退是由貨幣緊縮週期催生或放大的;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20世紀90年代獲得了“大師”(maestro)的美譽,因為他成功地降低了通脹並同時維持了強勁的增長。有控制的緊縮在中央計劃性質更濃厚的經濟中更容易(在這類經濟中,決策者必須依靠更多的市場雜訊信號),這一思想問題多多。

如果從官方和市場增長預期判斷,你會認為沒有多少風險。中國官方增長目標是7.5%。任何7%的預測都可以讓你成為“中國空頭”,預測將減速至6.5%?你一定瘋了。

對大部分國家來說,如此小的差異微不足道。在美國,2014年上半年季度GDP增長在-2.1%4.6%之間波動。當然,中國的增長幾乎肯定要比官方數字所揭示的波動更大,這部分是因為地方政府有動機將它們上報給中央當局的資料做平滑處理。

那麼,中國經濟目前狀況如何?大部分證據表明已出現大幅放緩。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是,電力需求年增長率大幅下降,2014年前八個月增幅降至4%以下,上一次達到如此低的水準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階段。在中國的大多數現代化動力中,電力消費一直比產出增長更快而非更慢。

電力需求減弱讓中國的煤炭行業陷入了嚴重困境,許多煤礦實際上已經破產。下跌的房價是另一個經濟脆弱的經典指標,儘管下跌的準確速度很難估量。主要房價指數只衡量要價,而不衡量實際銷售價格。(其他許多國家——如西班牙——的資料也受同一問題的困擾。)

當然,由於世界其他地區增長停滯不前,出口也有所放緩。澳大利亞、印尼和巴西等商品出口國已經感受到中國增長放緩的影響,德國和瑞士等依賴中國對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巨大需求的國家亦然。

不幸的是,和測量發達經濟的資料相比,中國的資料可靠性更低,這讓人更難確定中國正在發生什麼。用電量通常是最可靠的增長指標之一;但是,隨著經濟向服務業的轉型,以及許多能源密集型行業(如水泥和鋼鐵)生產放緩,電力增長緩慢完全有可能只是再平衡的現象。

類似地,房價在翻番之後表現出短暫的疲軟,很難說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面臨的是健康的微調還是徹底的崩潰。而如果歐洲大陸最終如美國和英國那樣復蘇,出口增長也有可能重拾

漲勢。

已經清楚的是中國領導層意在實施2013年三中全會所批准的眾多市場化改革。國家主席習近平風風火火的反腐運動可以視為為進一步經濟自由化掃清政治阻力。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指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腐敗更類似於一種稅,而不是一股讓國家癱瘓的力量,激烈地改變遊戲規則本身可能引發產出的劇烈下降。

中國政府能夠引導經濟軟著陸,同時掃清腐敗、降低污染和實現市場自由化以確保長期增長嗎?茲事體大。如果中國增長崩潰,全球影響將比尋常美國衰退嚴重得多。

中國的增長率仍保持在相當高的水準,因此有很大的放緩空間。西方出口和股價的潛在脆弱性巨大。在當今世界正在進行的兩大政策緊縮中,美聯儲的緊縮更容易理解,但其後果並不一定比中國正在進行的政策緊縮大。

 

肯尼斯.格羅夫

IMF首席經濟學家,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