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揚帆前進

 澳門老字號船屋葡國餐廳開業25週年誌慶。

 文:莎拉

 亞洲饕客紛紛前來澳門滿足口腹之慾,其中許多人鍾情於葡萄牙美食,享受這項500年殖民統治遺留的美食文化遺產。許多人認為,澳門美饌花樣繁多,但絕不可錯過船屋葡國餐廳,今年是這間老字號食舖的銀禧誌慶。

船屋於1989年8月在媽閣開幕,至今仍未搬遷,乃是本澳最長壽的餐廳之一。老闆阿德里亞諾‧內維斯(Adriano Neves)指出,餐廳生意非常興旺。 澳門有幾間餐廳近幾年因為房地產價格飆升而倒閉,幸好內維斯擁有自己的店面,讓船屋得以捱過這段艱困時期。即便如此,內維斯透露,路氹城的賭場與酒店興起之後,愈來愈難留住員工,連資深員工都不例外。這些新興的競爭對手提供高額薪水,他根本望塵莫及。 他透露,有兩間博企曾詢問他是否願意合資開設第二間分店,他都委婉回絕。“我始終認為,與其分心兼顧兩間餐廳,不如專心經營一間,如此才能提供高品質服務。我至今還沒改變這種想法,”他說道。 內維斯曾擔任公務員,他以前在週末時,經常跟一群朋友輪流在家作東。某次閒聊時,大夥突然提議他開葡國餐廳。

 

佔盡地利

 與其他餐廳相比,船屋葡國餐廳的其中一項優勢是它的位置。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媽閣廟近在咫尺,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然而,船屋在1989年開張營業時,情況並非如此。

內維斯說道,“我們25年前開張時,專門挑選這個遠離市中心的地點。當時這裡安祥又寧靜。”從開業至今,這間餐廳早已擴大營業。1990年代初期,內維斯購買隔壁的空舖子來擴展店面。 雖然如此,船屋的位置仍有缺點。媽閣在雨季時很容易水浸。內維斯指出,去年因為豪雨成災,餐廳被迫關閉了三天。其中一次雨水突然灌入餐廳,當時店內坐滿正在吃午餐的顧客。他最後沒向客人收取半分錢。 船屋的英文名字帶有lorcha(西式三桅帆船),其代表一種澳門常見的帆船。它有歐洲式船身,卻有中國式帆裝,速度比普通的中國式帆船更快。 內維斯說道,過去25年以來,船屋的狀況早有改變,餐廳最初乃是面向居澳葡人社群。此外,這間餐廳以往都營業到凌晨兩點,因為葡萄牙人都很晚進餐,而且用膳後都喜歡閒聊許久。然而,船屋早年的常客在澳門即將回歸之前紛紛返回祖國葡萄牙。

 

口味推陳出新

 如今,船屋的顧客大多來自香港與內地。這些客人習慣很早吃晚餐,用餐完畢後便立即離開。因此,顧客的流動率非常高,每張桌子一個晚上可招待三批客人。

然而,餐點卻要推陳出新來滿足新客人的口味。中國顧客經常反應地道的葡萄牙食物太鹹。內維斯解釋,“無論是燒烤或蒸煮鱈魚,客人都認為太鹹。但是對葡萄牙人來說,這種味道很正常,因為他們用餐時都會配葡萄酒。不過,中國人吃飯時卻不喝酒。”他指出,中國顧客的口味也不斷改變。跟三年前相比,如今某些中國人會點「水果酒」(Sangria)來佐餐。 他透露,船屋大約80%的顧客來自香港,有些人三個星期前便會預訂席位。餐廳每天要供應300份餐,每逢周末或節慶假日,更要提供高達 400份餐。 如今,澳門餐飲業競爭激烈,情況迥異於船屋1989年剛開幕的時候。已有數間提供精緻美食的高端餐廳在澳門開業, 有些甚至是全球頂尖的餐館。即便如此,內維斯依舊樂意看到同業良性競爭,他認為這樣才算「健康」。 船屋的優勢在於它的葡式餐點「正宗地道」。內維斯指出,只要那些餐廳能忠於本身的特色,訂價又不會過高,生意鐵定能夠興旺下去。不過,他說道,“如果他們接連開設好幾家連鎖店,在管理員工與控管餐點品質上可能會變得更為複雜。”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