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延續
土生土語話劇團一直以來為挽救瀕危的澳門土生土語(又稱“克里奧語”)而不斷努力,今年劇團邁入20週年。

 文:Sofia Jesus

 在諷刺劇團“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臺上的幽默諷刺表演中,政府官員、律師、記者、的士司機、甚至是遊客,全部無一倖免,紛紛“中槍”。

今年,這個業餘劇團邁入20週年。除了表演政治諷刺劇和幽默劇之外,劇團在通過戲劇保持土生葡人的語言話“土生土語”上,亦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 律師飛文基(Miguel de Senna Fernandes)是劇團導演及孜孜不倦的編劇。他表示,“土生土語是只有年長者才會講的語言”是個“舊觀念”,劇團就幫助解開了這種迷思。他希望劇團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土生土語,而這正是過去20年劇團不斷努力的目標。 土生葡人是澳門的歐亞混血族群,他們的祖先來自葡萄牙、中國或果阿邦及馬六甲等葡萄牙帝國曾經的殖民地。土生葡人族群的文化交融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社會及文化身份,並擁有自己的語言——土生土語,這是一種混合了古葡語、馬來語和粵語的方言,並且還加進了其他語言的影響。 土生土語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6世紀,隨著葡萄牙商人及隨行人員來到亞洲,和非洲人、印度人及馬來人做生意演變而來。 現時,極少人會講這種語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已將其列為“瀕危語言”,即將瀕臨滅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於2000年,只有50人會講土生土語。 去年,土生土語話劇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年,政府將向北京遞交申請,將其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若獲成功,下一步或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其列入世界非遺名錄,飛文基表示。

 

源自澳門

 土生土語話劇團通常每年會上演一部話劇,劇目專門為澳門藝術節而打造。表演會配以中、英、葡文三語字幕,以吸引更多觀眾。原創劇本的內容主要是諷刺澳門的政治及時事。

為了慶祝20週年,劇團今年另外製作了一部話劇,並於10月份上演。話劇名為“20 anos, Dále Más”(“20年,繼續加油”),旨在向劇團20年來的表演致敬。 土生土語話劇團今年獲澳門國際研究所頒發“身份認同獎”。該獎項旨在讚揚長期為土生葡人身份認同及其價值作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 話劇團於1993年首演,而對上一次澳門有土生土語話劇上演,已經是1977年。澳葡政府從未推廣土生土語的使用。這種語言被稱為“蹩脚的”葡語,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土生葡人在非正式場合使用。 1992年,一班土生葡人決定建立一個劇團,意在復興土生土語話劇。其中,就有出色的土生葡人詩人及作詞人若瑟.山度士.飛利拉(José dos Santos Ferreira)。又被稱為阿德(Adé)的他經常使用土生土語創作,從而幫助這種土語在文化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阿德在1993年春季患病逝世,他的離世凝聚起一班“希望復興(土生土語)戲劇的人們”,這亦最終促成了土生土語話劇團的誕生,飛文基說道。 飛文基在他父親的影響下加入話劇團。他的父親飛歷奇(Henrique de Senna Fernandes)是土生葡人中一位出色的作家及律師。飛歷奇於2010年逝世,他在一系列小說中記載了普通土生葡人的生活。 飛文基最終成為了劇團的編劇負責人。回想從前,飛文基說自己對土生土語並非十分瞭解。在劇團其中一位創始人 Fernanda Robarts 的幫助下,飛文基向其學習土語,並請其修改劇本。之後,飛文基曾協助出版一本土生土語用語字典。 飛文基表示,將劇團命名為“Dóci Papiaçám di Macau”是Robarts女士的意思,在土生土語中這個名字意為“澳門的美好語言”。以阿德某本詩集的命名為劇團名稱,劇團完成了兩個目標,一是“推崇”土生土語,二是“永遠緬懷阿德”。

 

走向世界

 劇團第一部話劇於1993年10月首演。這部話劇名為“Olâ Pisidente”(“參見總統”),並於葡萄牙總統馬里奧·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訪問澳門時上演,當時總統觀看了首演。

公眾對話劇反響甚佳,從而亦為土生土語話劇團帶來了更多動力,去製作更多劇目。第二年,劇團上演了兩部話劇。其中一部是“Mano Beto Vai Saiong”(“貝哥走去葡萄牙”),創作靈感源自土生葡人對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所漸生的憂慮,以及是留在澳門,還是移民葡萄牙的思考。 1995年,土生土語話劇團的話劇“Chacha Querê Festa!”(“阿婆想狂歡”)曾到美國、巴西及葡萄牙為當地土生葡人社群巡演。自始之後,除了1998年以外,劇團每年至少都會上演一部劇目。 土生土語話劇團的核心大約由10人組成,而他們就受到各個年齡各種行業的“眾多”贊助者支持,飛文基說道。土生土語話劇團並沒有排練室或者總部,飛文基表示這些設施“十分關鍵”,但樓價高企令他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 他對現時土生土語話劇團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滿意。但他有一個夢想,就是以土生土語製作一部電影。“我想,這個世界上從未有人以土生土語拍攝過電影,這將是一個挑戰。” 劇團已經以土生土語製作過一些短片,並在話劇換幕時播出。飛文基表示,製作一部土生土語音樂劇亦可以是一個有趣的經驗。音樂無國界,因而音樂劇可讓外國亦瞭解到土生土語。 成立20年後,飛文基承認土生土語話劇團無法推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土生土語,但一直以來這並非劇團的目標。 他表示,劇團的宗旨是希望增進人們對這種語言的瞭解。他們上演的話劇讓人們“感到與土生葡人社群更加貼近”,而且劇團的表演喚起了土生葡人中許多共同記憶及對歷史的感受。 現時,在土生土語話劇團作品的影響下,許多年輕土生葡人最少會懂得了一些土生土語慣用語,他說道。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