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車位不足引出商機


文:伍餘

本澳目前有逾10萬輛電單車,數量每年不斷增加,地少車多,泊車位嚴重不足。市民因此而有不少困擾,沒有泊位,有時只好違例泊車,結果被抄牌;夜間泊在住家附近,有可能被縱火,損失不輕。兩年前,政府已加大力度在馬路上劃出更多的合法電單車停泊位,但合法車位仍只有約5萬個,缺口達5萬之多。有需求就有商機,本澳已有商人與台灣公司合作,引入已經在台灣推行的立體停車塔,相信加以推廣可長遠解決電單車泊位難的問題。

據捷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成球介紹,採用立體式停車方法,二層至三層設計,原本面積增加一點六至二點五倍容量,可同時泊入68部電單車,這種架構較適合本澳己建的停車場,經改裝後即可增加電單車的泊車位。如果是專門為停泊電單車而建的戶外塔,多層式設計,可令原本面積增加三點三至六點六倍容量。停車塔採用已經成熟的技術,每部電單車的進出時間只需3060秒。

引入台灣產品

為何會與台灣公司合作呢?黃成球有詳細的分析:同樣電單車非常流行的台灣,馬路上行走的電單車不比澳門少,但極少有電單車隨意違規泊在行人道上或公共走道。不是台灣對違規停泊的罸則特別嚴,也並非是澳門居民的公德心不如台灣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本地合法的電單車停泊位不足,這種不足又受土地資源的限制。立體停車塔在台灣應用的效果不錯,可以為澳門所採用。

他說:“1部汽車的泊車面積可以停5部電單車,採用停車塔方法則可以泊820部車。

黃成球表示,這種電單車停車塔的技術和應用都已相當成熟,安全標準都達國際水準,相信在澳門會有發展空間。其公司1年前引入有關技術,向私人發展商和政府推廣,現時以私人發展商較有興趣,還與1家大型超市合作,興建了1座停車塔供超市客人使用。

最佳解決方案

任何新的東西在推廣時都會面對一定的困難,因為新的東西往往要打破人們已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比如,政府最近推出的電單車收費泊位反應並不理想,新事物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大家接受。同樣,更新穎的電單車停泊塔能否順利推廣,好像仍是未知之數。

不過,黃成球說: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場,只要澳門的電單車數量不減,泊車位的迫切需求就一定存在,市場一定有,問題只是供應的產品合不合用,而立體式的泊車塔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

他對此信心十足,急於獲得一時半刻的市場反應。他期望政府在興建輕鐵站時可一併考慮加設立體式電單車泊車塔,讓市民的轉乘更方便,亦可避免到時車站擠滿電單車的困境。

最近,特區政府交通部門又重新招標公共停車場的管理權,打算大幅調升每小時的泊車費,經營泊車的公司生意不愁。若然可行,同一面積的停車位可以多泊幾部車,多收幾部車的泊車費,如此劃算的生意,觸角敏銳的商人又怎會錯過?所以,黃成球胸有成竹。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