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敲詐


數月前,我們在由香港InterCham(一個由不同國際商會組成的組織)主辦的一個會議上發言,談到關於澳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狀。其中一位與會者走到我們跟前說:我每月都閱讀貴刊,但有時我覺得你們好像有反商業的傾向。

換句話說,依這位世界知名連鎖酒店總經理之見,本刊慣於為工人說話,而非老闆。他的見解或許是對的,儘管我們並不是如第一眼看上去的印象而故意如此。澳門的現實——一直以來商人治澳,同前行政當局協同一致,拒絕為成立工會及可罷工立法(盡管基本法允許,現政府仍然跟足有樣學樣)——有時會催谷造成某種姿態和立場。我們認為,新聞工作建基於社會責任、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其最終的潛在目標是維護弱勢階層;而經濟新聞接近經濟力量,應該遵循上述同一邏輯,即使可能冒著與客戶及提供消息人士產生衝突的風險。

然而,當勞工問題被不太誠實的政客利用,或給官員藉詞用來製造輿論的時候,有時也會是反方(即資方)有理。

我們之前已談論過:不加區別地認為本地勞工優先,失業率大過天,比任何其他理由都重要,是極之不負責任的。依靠趕走非本地勞工,並不能為本地工人創造新職位。就業算式並非如此簡單,有其他的很多影響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資格和能力。

當前,我們見到的是一種扭曲的勞資關係。就業程序已撇除資歷,擁有一張澳門身份證成為高於一切的最重要因素。結果是,很多公司抱怨深受本地勞工形同敲詐勒索之苦,他們覺得自己凜然不可侵犯,唔郁得。因為,一方面,公司無可能由海外聘請人手;另一方面,本地專才又嚴重缺乏,甚至某些類別職位本地根本無有關專才。更錦上添花的是,某些政府部門甚至眼都不眨,就威脅要削減那些沒有聘請一定數額本地工人的企業的外勞配額。

誰在乎他們是好是差,誰在乎他們識做那份工與否,只要有一張澳門身份證就行!

如果我們長此下去,不制定均衡的職業發展政策,不開展持續職訓計劃,唯一的後果是:人為的硬性填充工作職位,公司經營成本增加,職業再培訓及資格毫無進展。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