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歲歲年年花相似”?
14MIF201康平 /文

第十一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英文縮寫MIF)從9月23日開始到26日落幕,前後正好四天。由於澳門的大型會展不多,這個一年一屆的商務展覽已成會展業帶有標誌性的“品牌”節目,照例會吸引眾多的眼球和如潮的人流,亦成為小城一大盛事。但現場觀感,則人言人殊,褒貶不一。有位本地大學專研博彩文化的學者抽空到會展參觀後表示失望,覺得與往年相比,沒有發現有多大的進步,因而頗有“歲歲年年花相似”之歎。

規模效應勝往年
但站在主辦機構的立場上,本屆MIF的進步卻是顯而易見,不容忽視。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張祖榮向媒體介紹,MIF已舉行了十一屆,由於得到了UFI認證,國際知名度大增,今年更配合中葡論壇舉行,與會的專業觀衆達4,000多人,較去年增加近五成;截至閉幕日下午一時,四天裏進場人數達6萬人次。

從已經獲得的各項數據看,這屆MIF無論在規模還是效應上,都超過了以往各屆,共吸引47個國家及地區、141個代表團與會。據主辦機構統計,展覽會期間,商業配對近500場,較去年大幅增加八成。場內簽署22個項目,總金額超3億澳門元,包括2份合同、11份協議、6份意向書及3份備忘錄,涉及會展商品、代理、產品研發、培訓、酒店及工業園開發。有6個是與葡語國家簽署的項目,包括金融業、商貿促進、產品分銷、建材及咖啡代理。

單以今年場內洽談成功的合作項目所涉金額來看,3億澳門元大大超過了去年的2億元。不過,相形之下,主辦機構似乎更看中展會的實際效果和影響作用。

專業程度待提高
就效果而言,商業配對近500場,較去年大幅增加八成。儘管其中小部分的現場有些冷清,但總體上的增加可以說明客商的目的性很明確,就是為尋找商機而參加MIF。這也顯示主辦機構的經驗更加豐富,對組織參展商並為之配對的工作富有成效,無形中也提高了展會的聲譽。一旦形成了口碑和品牌,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貿易專業人士參加。

張祖榮表示,MIF較重視專業觀衆進場人數,因為展覽會主要是起平台作用,讓客商尋找適合的合作夥伴,拓展商機。所以,其成效不應與成交的金額掛鈎,金額並非主要的衡量標準。似乎是印證主辦機構的這種理念,廣州高交會、德國慕尼克房地產展覽會等也出現在今屆MIF上推廣它們自己的活動,可見這個平台也逐漸為會展業界所熟知和利用。

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院經濟學課程主任關鋒近年來研究會展經濟,並每年主持對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的抽樣調查。他介紹說,在此次展會現場,共發出參展的專業人士問卷700份、公眾人士問卷1,000份,拒訪率比過去稍高一些。從對抽樣調查的最後統計來看,與上一屆相比,受訪的參展商也就是專業人士對展會的總體安排、展位位置和現場管理表示基本滿意,但滿意度有輕微下降,而公眾人士對本屆展覽的總體印象良好,與以往歷屆相比沒有大的變化。

作為一個小城市主辦的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難免有其局限性。會展期間,入場的七到八成都是本地居民和學生,也有一部分是旅客,另有一至二成是國際貿易商人。因此,一直有人批評由於主辦機構要兼顧公眾和專業人士,使其更像是一場商業嘉年華,而專業性就欠奉。據悉,除了提升知名度之外,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也在研究如何增強這個年度大型會展的專業性。

關鋒談到,今年的問卷中增設了有關問題,以瞭解公眾在沒有那些場外零售展位的情形下會否入場,結果發現對此的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這就是說,假如取消場外零售攤位,對入場人數影響不會太大。他說:“MIF當然不可能辦得像廣交會那樣專業,而應當定位為貿易休閒會展,參展人流的效果也是不能不考慮的。這一新發現的結果,很值得主辦機構參考和研究。”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