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工商界與特區共同成長(三) -- 航空業

 

文:伍餘

 


編者按︱澳門自19991220日回歸祖國,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至今已9周年了。澳門社會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蹟,過程的探索和積澱,為澳門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澳門的未來路向更加明確,可資借鑑的經驗更加豐富,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形成了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

 

經濟是社會的核心,行業的發展從根本上影響著社會的經濟組成,是直接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澳門小城內不少青年工商界人士在從事自己的經濟活動中,克服了困難和挫折,積累了經驗,與特區共同成長。他們的創業心得、經營方略,可帶給我們一些真諦和借鑑。為此,透過澳門《商訊月刊》,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和澳門中華青年工商聯會合作,在每期訪問兩位青年工商界人士,探討行業路向,以配合澳門經濟結構的適度多元發展。至回歸10周年時,我們將各篇訪問結集成冊,以此作為向特區成立10周年的獻禮。

 


----------------------------------

 

 


澳門自2002年博彩業開放,旅遊博彩業蓬勃發展,國際旅客迅速增加,對外交通設施的完善成為本地旅遊業拓展多元客源的關鍵,而其中航空業的發展更是主要的動力。2004年從東南亞引入多家低成本航空運公司,成功促進航空入境旅客的多元化。本地航空公司亦千方百計開辟新航線,更有多位投資者迅速投資,計劃成立以本澳為中心的新航空公司,開拓一些長途的歐美航線,令旅客進一步多元化。

 

經過幾年的努力,本澳的航空業取得可觀發展,已向目標飛近。可是,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還有揮之不去的專營權限制,又適逢兩岸三通直航帶來的新挑戰,航空業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飛抵目標地?本刊訪問了本土註冊的兩家航空公司的新一代管理層,看看年輕的翅膀是否準備好。

 


42report02a何敬麟:通過打破航權專營取得共贏

 


作為回歸後澳門新成立的唯一的本土航空公司,非凡航空公司可以說走過來一路顛簸,2005年成立,到2006年年底才取得航綫轉批權開始首航;2007年起面對油價不斷上漲及航權的爭議,至2008年下半年油價下滑,隨即又面對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和外部迅速轉差的形勢,可謂內外交困。踏入2009年,非凡航空公司執行董事何敬麟不無幽默地說:也許今年年尾,我也是300多名(非凡航空現時的所有僱員)失業者之一。

 


低成本進入市場

 

2004年澳門的賭權開放後,當時在香港國泰航空任職的何敬麟就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國際投資者和旅客會到澳門,對航空交通的需求會大增,由於澳門當時沒有長途航綫,遂有組建一家以飛長途航綫為主的航空公司的必要。他認為,當時,市場上也有兩家新航空公司在計劃組建中,路線各有側重,如果都能開業,大家相互協調,將可令澳門的航空業在長、中、短程航線上組成一個國際化的網絡。經過一番努力,取得專營公司的幾條航線轉批權,非凡航空終於在2006年年底首航,但其他兩家計劃成立的公司卻胎死腹中,非凡航空只能獨力開拓一些新的航線,如悉尼、馬爾代夫、胡志明市、耶加達和東京等。

 


雖然面對2007年的油價上漲,但到澳門的國際旅客卻如預期不斷增加,令非凡航空開業第二年就取得收支平衡。非凡航空迄今共投入了7億港元,擁有兩架飛機,每架平均日使用約13小時。

 

如果有足的航綫,日平均使用應在18小時左右。何敬麟說,由於受專營權限制,非凡航空無法開拓更多新航線,亦不敢貿然再購入或租賃新的飛機。當時另外兩家計劃成立的航空公司之所以沒有開業,主要就是有航綫專營權的隱憂,一旦成功開拓了航線,專營公司極可能收回有關航綫自己經營,令開拓者的投資沒有足保障。

 

何敬麟指出,海外的旅客多以飛機是否直達的方便程度計劃旅遊路綫,如果要經香港轉船再到澳門,多花一個小時時間,他們就可能選擇直接飛到其他城市。所以,開通目標城市的航線對澳門旅遊業是有迫切性的。發生金融海嘯後,澳門在開拓客源上需要更主動,向旅客提供更方便的交通工具。低成本航空公司無疑為航空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令入境澳門的東南亞旅客有明顯增加。但低成本航空公司並非本地航空公司,它以註冊地國家為中心,並非以配合澳門旅遊業的發展為主。

 


望政府給予支持

 

何敬麟以日本旅客為例,自從兩家本地航空公司開通飛東京和大板的航線以後,訪澳的日本旅客迅速上升,現在是我們希望吸引他們來澳門旅遊,當然是我們首先要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讓他們能到澳門,期待日本的航空公司開通飛抵澳門的航線只能是一廂情願。只有本地航空公司才會主動開拓市場和客源,我們開拓海外市場時,在當地所做的旅遊推介活動亦發揮協助宣傳本澳旅遊業的作用。日本的航空公司是希望澳門人能到日本旅遊,但澳門人口少,到日本旅遊的人終歸有限,難以吸引日本的航空公司開通日澳的航線。所以,作為本土航空公司,站在澳門的立場考慮,就會主動開拓這些有潛力的航線。

 

其實,澳門的市民並不關心航空業的專營權問題,只關注涉及日常生活的電訊、電力、自來水、電視轉播的專營權。何敬麟說:若航空業能開放專營權,開辦更多的國際航線,經飛機來澳的旅客就會更多,而且他們均屬高消費群,對酒店及旅遊相關的消費會有明顯提升,令經濟更健康發展,市民將可從中獲益更多。

 


我們只能寄望特區政府以社會整體的長遠發展為原則,及時研究如何打破航權經營上的專營。他對有問題的解決相當樂觀,之前經濟一派大好,大家只顧各自經營。現在面對旅客量下降,加上中央政府一再強調澳門要適度多元發展,本土航空公司有更大的壓力和責任為經濟發展努力。不論公司與公司之間還是企業與政府之間,都應該攜手合作,為澳門航空業以至整體經濟開創共贏的局面。

 


42report02b羅芷慧:與澳門航空結伴而飛

 

回歸近10年,澳門航空業經歷了1999年的亞洲金融風爆、2003年的沙士、2006年的分批給專營權、20072008年的石油價格狂飆及2008年年尾的兩岸直航和金融海嘯。這些年裏,羅芷慧一直任職於本地首家航空公司──澳門航空。

 


專營權不是問題

 

90年代中期,她剛大學畢業,航空業是澳門一個全新的行業,很想嘗試一下,所以就選擇加入澳航,一試就不能自拔,沒有離開過,現時已升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生活在澳門可以說是悠閒寧靜,出入方便,但亦會時時感到節奏緩慢,空間狹窄。她說: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好處,是經常可以接觸不同國藉的人,也經常飛往不同城市。

 

在賭權未開放前,在澳門的外藉員工不多,要想找一間國際化多元化員工的公司非常罕有,對喜歡擴闊眼界並接觸不同文化的羅芷慧,加入航空公司工作可能是澳門最理想的工作,所以不管澳門如何變,她早已心有所屬,一直與澳門航空結伴而

 


本澳航空業最大的爭論是澳門航空擁有的經營對外航線的專營權問題,所以就先問了羅芷慧,她考慮再三才回答,畢竟這是牽涉很廣的題目。她壓低聲線,放慢語速,用極其誠懇的語氣說:由當初加入澳航到現在,我個人仍抱著的信念和使命一直沒變,就是希望澳門機場有更多航綫開通,方便市民出遊和旅客來澳。

 

她認為:大家(本地不同的航空公司)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就是推廣澳門的航綫,只是各自有自己的崗位,大家應該盡力做好本身的工作。

 

如果政府決意要(買)收回所有澳航擁有的專營權?首先現在澳門已沒有所謂的航權上的專營權。今次她已不用再多想就直截了當指出,不覺得對澳航發展有任何影響。當前最大的挑戰不是分批給專營權,不是石油價格狂飆,而是直航後旅客本已下降,又遇上金融海嘯所引起的經濟活動減少,令乘客下降的挑戰。

 


去年6月,油價飛漲到147美元一桶,對所有航空公司都構成沉重壓力,對澳航亦造成相當大的財務困擾,需要母公司國航注資。但真正的挑戰會在2009年,首先是直航後台灣轉機乘客銳減。羅芷慧表示,回歸前澳航乘客佔七成以上都是台灣轉機乘客,為準備兩岸直航實現後的出路,澳航近年開辦飛東南亞、韓國及日本的航線。去年兩岸正式實現三通後,在澳航現時的乘客中,台灣轉機客與普通旅客已各佔一半。

 


市場小才是挑戰

 

然而,世上的事情總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有著長長的距離,而人又沒有現成的翅膀,很多事情要成功還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跋涉。羅芷慧說,她本人和澳航都希望開辦一些國際長途航綫,方便國際旅客到澳門,令本澳旅客來源地更多元化,無奈是澳門市場本身規模細,單靠本澳市民的乘坐量不足以承擔這類航線的經營。

 

羅芷慧透露,為解決本澳長途國際航線單薄的問題,澳航正計劃與母公司國航合作,利用北京和曼谷兩個機場作為轉機點,因為這兩個機場的國際航線多,然後轉澳門航空在當地的飛機飛抵澳門。價格上比旅客乘機到香港再轉船到澳門的費用會有競爭力,而旅客就會方便許多。有關計劃今年夏季開始就會陸續展開,希望能為澳門的航空業飛出一條新的航線,為本澳帶來更多元地區的旅客,也為澳門市民外遊提供更方便的選擇。

不知道是不是技術或生理上的因素,航空業的管理層都是男性居多,對羅芷慧會否構成溝通上的障礙?我主要負責行政和人力資源上的工作,最重要是我喜歡這一行,亦對自己有一份使命感,所以與同是喜歡飛機的同事沒有溝通上的障礙,更有共同的目標。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