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工業區亟待轉危為安

 

文:41business02

 

珠澳跨境工業區的運營,已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珠澳跨境工業區商會理事長雷建成在接受《商訊》訪問時稱,運營初期曾有30餘家企業進駐經營,但有60餘家企業註冊的珠海園區,現今絕大多數企業已退出,原有企業中只剩下4家在維持運營,大部分廠房人去樓空,處於基本停滯不前的空殼狀態。

 


為跨境合作首例

 

2003125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珠澳跨境工業區,是全國惟一的跨境工業區,宗旨以發展工業為主,兼顧物流、中轉貿易、產品展銷等功能。最早是由澳門和珠海兩地政府牽頭,旨在應對2005年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度取消對澳門帶來的衝擊,防止本地成衣製造企業大規模北上。

 

當初的設想是,在跨境工業區內,兩地廠商可以跨境合作,靈活地運用原產地規則,實行工序流程合理安排,把澳門的體制和原產地優勢同珠海的低成本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有助於提高澳門紡織成衣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繼續保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珠澳跨境工業首期總面積為0.4平方公里,初期有48家企業落戶,其中珠海園區有21家企業投資建廠,產品涉及服裝服飾、金銀首飾加工、列印耗材生產、物流分撥等行業,累計投資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按照珠海園區擬定的規劃,應有100家以上企業進駐發展,有3-4萬名員工在園區工作。

 

運營初期,珠海園區實行先進的管理模式,拱北海關為區內企業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流轉的監管理念,對貨物進出口則採取一次申報,一次審單,一次的新通關模式。海關還專門開發跨境工業區園區資訊化管理系統,以實現系統與園區企業相連,提高通關效率。當時,園區內最先進的監管設備一應俱全。最短的進出境距離、最快的通關速度、最新的優惠政策,讓珠澳跨境工業區一誕生就已成為全國的範本,其他地區國際邊境合作建設亦借鑒其創新政策和成功經驗。

 

本來前景大好的跨境工業區,緣何走到今日的清冷境地?雷建成指出,關鍵是跨境工業園區以簡單的備案制為核心的優惠政策未得到真正落實。

 


優惠成一紙空文

 

按照200738日公佈、48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管理辦法》,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保稅區政策,與中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之間進出貨物在稅收上實行出口加工區政策。海關對珠海園區與境外之間進出的貨物實行備案制管理,由區內企業提出書面申請,經批准後辦理集中申報手續,不實行進出口配額、許可證件管理。珠海園區內貨物運往區外視同進口,海關按照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手續。這一管理辦法,為中國首個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稅收政策+專用口岸三重優惠政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提供了法律保障。

 

雷建成表示,作為入園企業,對管理辦法最為關注的是:一、珠海園區與境外之間以及與區外之間,進出貨物均可申請實行分批進出,集中申報,充分滿足了園區企業與境外之間、境內區外之間貨物快速、便捷進出需求,尤其有利於加強珠、澳兩個園區之間的產業協作,充分發揮兩地優勢,使得有關產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原產地規定;二、基於對上述海關監管模式及其保障的充分信任,大批澳資企業紛紛進駐珠海園區,海關也積極配合舉辦多場政策宣講活動,表明進出口通關便利化的諸多承諾,堅定了澳資企業的投資信心。

 

他說:讓投資者始料未及的是,半年後,有關部門卻以軟硬件設施尚未完備等藉口,沒有兌現管理辦法的規定,在珠海園區採用了一套極為繁複的進出口報關程序和監管模式。如在貨物進出口通關問題上,珠海園區與境外之間進出貨物的監管,同園區與區外之間進出貨物的監管並無二致。這就等於貨物從區外出口至境外,需要報三次關,即國內出口報一次,進入珠海園區報一次,出珠海園區進入澳門園區再報一次。

 

這樣的監管模式,比非跨境工業區的貨物出口報關更為繁複,導致出現了三倍的費用和三倍的通關時間。在這樣的監管模式下,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究竟算不算同時具備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專用口岸三種功能整合、政策疊加的區域?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入區退稅的政策優勢如何體現?進出口通關便利化從何談起?雷建成對此頗為不解。

 


倉儲亦未盡其用

 

他說,按照備案制管理方法,除了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如毒品、槍支彈藥等物品之外,任何貨品都可以進園區進行倉儲、生產加工、後勤維修等,這是跨境工業區的優勢所在。如果真正兌現,將能盤活整個園區,但目前並不是這樣。以去年台灣商家引進蘆薈的業務為例,對方原計劃每月進2030貨櫃入園區倉儲,而在現行報關制度下,不得不按規定證明這批貨物並非野生蘆薈,必須赴廣州到省瀕危動植物保護機構申辦非野生證明,結果在辦理相關申報、得出非野生結論後,卻卡了殼:該機構按規定只能給國內的食品公司開具證明,但對方是境外貿易公司,入園也並非進行食品製造,因此循章無法辦理。結果,這筆大單只好撤銷,首批貨品原樣退出。

 

雷建成指出,令大批企業先後退出的另一個原因,是管理辦法第六條中的業務如檢測、維修、研發、拆解及翻新,至今尚未落實。當初制訂這個管理辦法並對眾多企業產生吸引力的,正是澳門的跨區倉儲,這種一家兩院的模式,無論是從空間或是人力資源上,對澳門經濟都可起到補充和配合作用。例如,酒店的各種暫時不用而存放的物資、每年一度的大賽車活動物資的平時存放,以及電視、音響等家電維修及後勤服務等,存在著大量的倉儲需求,但在H2000報關系統管理下,一個舊貨詞語的結論,就不得不將大量來自澳門的倉儲客戶拒之門外。據悉,現在許多澳門酒店和大賽車活動的物資倉儲已捨近求遠去了香港。

 

雷建成說現在,跨境工業區大致相當於國內的一個普通工業區,甚至還不如,許多貨物進出手續繁複,限制很多,長此下去就很危險了!

 

去年3月,雷建成聯同珠澳兩地人士向珠海市政協遞交提案,籲請國務院港澳辦和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協調海關總署,責成跨境工業區海關執行總署160號令;協調聯檢單位落實當初的承諾,即澳門進入園區貨物視同境外、珠海貨物進入園區視同出境,採用簡單的備案制並簡化聯檢手續,使貨物自由往來,使澳門食品加工及酒店後勤轉移到跨工區生產,真正支持澳門產業多元化,促進澳經濟更深層更密切合作,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應對貿易壁壘的需要。

 


聯名籲理順體制

 

雷建成等30余位人士聯名提出的提案上交後,珠海市政協將此作為重點提案進行督辦。市政協主席余炳林指出,加強珠海與澳門合作對加快珠海發展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珠海要搶佔與澳門合作具有良好基礎的先機率先發展。他認為,對珠澳跨境工業區的建設必須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明確產業定位並組織實施,使其成為珠澳合作的成功典範,以此推動整個珠港澳合作。

 

雷建成稱,目前,海關駐跨境工業區辦事處進行了調整,園區管理辦法正在著手落實,但關鍵環節暫未見進展。據他瞭解,實行備案制必須依託的一套海關資訊系統,因2005年委託外地一家企業開發的系統運行不成熟而擱置至今。這也是相關部門不履行管理辦法的主要理由。現在讓他憂心的是,就算是系統重新上馬,從政府招標到開發運行,至少要一至兩年的時間,可是園區已經等不起了。

 

他說,園區內現僅剩下4家企業,包括1家水廠、1家針織廠和2家制衣廠,其中部分也瀕臨倒閉,真正正常運作的只有個別廠家。

 

雷建成擁有的榮興旺大廈是園區第一個興建的項目,曾承擔了園區企業及聯檢單位的餐飲後勤,現在相關業務也因大批企業撤離而停止。記者看到,包括榮興旺在內的多棟大廈,大都已人去樓空,只是個別樓層內有廠家經營,一派蕭條景象。

 

雷建成坦言,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體制機制不順,是一系列問題的癥結。設立跨境工業區是中央政府為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推動內地與澳門合作做出的重要決策。跨境工業區產在珠海可說微不足道,但在機制上的創新意義很大,珠海由此創出的國際知名度和無形產更是不可估量。

 

面對大批企業撤離的困境,跨境工業區也在積極謀求轉型。南光集團投資近5,000萬人民幣,開發建設珠澳跨境工業區南光物流綜合服務中心,今年15日在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奠基。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出席了該中心奠基儀式,其意義自非普通企業進駐那麽簡單。

 

譚伯源表示,將與珠海繼續探索跨境工業區的發展路向,特別是根據內外形勢變化,調整園區產業結構,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加強發展物流、中轉貿易、產品展示展銷等產業。

 

誠然,這將會為跨境工業區帶來新的商機和新的活力。但是,跨境工業區的相關政策如何真正落實?園區的優勢如何體現?才是使這個珠澳合作的平台轉危為安的核心問題。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