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投鉅資撐中小企業

 


文:李佳37business03

 

前不久,東莞市長李毓全宣佈:將提撥人民幣40億元,制定減免企業行政費用等13項措施,為中小企業紓困。包括減免多種企業的行政收費、成立轉型基金,並針對不能盡快轉型的中小企業,在市外建了8個鎮級產業轉移園區,鼓勵企業向成本較低的區域轉移。東莞未來還將與惠洲合作,建立一個約10平方公里的市級產業轉移園。

 


倒閉外遷嚴重

 

今年以來,受油價飆漲、《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及人民幣升等內外因素影響,珠三角企業經營成本上漲超過25%。與此同時,出口訂單價格卻下降,跌幅接近20%,導致企業利潤遭到壓縮。東莞市官員坦承,上半年該市倒閉或搬遷的企業達300400家。其中,倒閉的公司以中小企業為多,而港資企業佔六成。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外來加工企業的大量崛起使這裏先富起來。但這兩年來,大批的中小民營企業開始感受到生存的威脅。去年一年倒閉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萬家。今年15月份,僅全省鞋類出口企業即銳減2,000多家。在東莞,1,000家製鞋企業就有200300家倒閉。不僅是製鞋企業,更多依靠出口訂單生存的輕工、電子、玩具、家俱等企業,都面對同樣的處境。更嚴重的是,這些企業的遷移、倒閉影響著上下游產業鏈的眾多企業。香港工業總會一份針對珠三角港商的調顯示,珠三角目前約8萬家港資企業中,有37.3%正計劃將全部或部份生產能力遷離,更有超過63%的企業計劃遷出廣東。

 

東莞地區以台資、港資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居多,主要以加工貿易及製造業為主,在1.5萬家外資企業中,台資企業約有6,000家,港資企業則佔9,000家。據《南方都市報》引述東莞市工商局的統計,當地在今年上半年,注銷外資企業11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3.44%,而新登記外資企業僅為269家,則比去年同期減少28.27%。

 


廠商抱持希望

 

有專家分析認為,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而言,企業的倒閉本是正常之事,但內地當前如此大範圍的中小企業倒閉停產,蔓延下去勢必對整個社會民生與整體經濟帶來影響。首先是影響就業。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日前表示,在各種經濟因素的作用下,估計會有兩萬家外資企業將遷出中國,如果平均1個企業原來僱用100名工人,那麼就將有200萬人面臨失業。其次,中小企業大量倒閉也影響政府的稅收。在內地很多地方特別是中小企業發達的沿海地區,政府的稅收主要來自千千萬萬家中小企業,是它們維持了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的運作。在現行稅制下,一旦中小企業的財源斷了,一些財源狹窄的地方政府恐怕連生存都成了問題。三是在自主創業方面,近幾年內地自主創新的70%、發明專利的65%和新產品的80%,均來自於中小企業,如果因為資金的問題使得企業無法搞技術研發或者已開發的產品無力推廣,勢必會導致內地中小企業永遠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

 

從事玩具製造業的港商黃生對《商訊》記者說,由於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加上人民幣不斷升,目前在東莞的工廠盈利降低至少四成。過去接外貿訂單,100餘名工人每晚都要加班45個小時,現在為了降低工廠營運成本,已數月沒有安排工人加班。

 

不過,李毓全表示,部分企業倒閉,對東莞經濟實際影響有限,因為目前傳統低增產業,佔東莞工業總產已不多。

 

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說,東莞當局提出紓困政策代表有心要協助台商,但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這需要長期的努力。遠通國際顧問總經理蕭新永建議,東莞當局如果能從人民幣40億元的經費中,撥出一部份資金供企業運用,對企業來說助益更大。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