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ão Paulo Meneses   
2016/09/08, Thursday


歷史性機遇

增加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文化遺產數量是該領域的少數幾個建議之一,並受到了專家的支持。

在本次專題報道訪問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言人告訴記者, “多個世界遺產名錄中的自然和文化遺址增加了延伸部分……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比較常見。”因此,增加世遺數量是開放、可行的。

然而,作為行動的動機卻又是另一回事。不論是增加文化遺產建築與遺址的數量,還是繼續發展最初的設想,澳門政府顯得興味索然。

另一方面,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文化局)正著手準備新文化遺產建築與遺址的提名工作,包括:四座福德祠(分別位於雀仔園、大碼頭街、石牆街和河邊新街)、城牆遺跡(近加思欄馬路一段、近若憲馬路一段及近西望洋聖堂一段)、亞利鴉架街廿八號房屋(即渡船街一號)、中西藥局舊址(草堆街八十號)、葉挺將軍故居(賈伯樂提督街七十六號)、市政牧場舊址及市政狗房、西墳馬路六號房屋(藍屋仔)。拓展世界遺產名錄是民間提出的諸多建議之一,表明了公眾對此關注。

Keith Dewar, Hillary du CrosWenmei Li2012年的研究報告中總結了若干提示並指出:有跡象表明,世遺品牌缺乏與之相關的營銷計劃,同時,起著支援作用的子計劃,即詳盡的解說規劃及針對品牌而設的訪客服務計劃,亦顯蒼白。看上去,當局缺乏制定類似計劃的動力。目前,特區盛名在外,而與‘新’文化遺產或自然遺產景點的價值相比,文化價值的整體推廣未能為世遺品牌帶來可觀的增值效果。”

這三位專家的其他見解包括:“協調針對性市場推廣、訪客服務及不同階段的解說規劃,包括遊覽前、遊覽中和遊覽後,對品牌價值的正面收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城市的世遺景點,包括澳門,未能投入足夠資金,使品牌形象顯得乏善可陳。人們已意識到癥結所在。這種認識的背後是缺乏充足資金和人力去支持世界遺產公約。

 “現階段,未有建議企業提供贊助,2012年前,對此更是沒有期待,預計世界遺產委員會和世界遺產中心的運作均將繼續依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締約國成員的捐贈基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始終不反對任何私人贊助或參與世遺景點的管理和保護;但,委員會卻一直反應遲緩。”

韓國專家Maria Younghee Lee and Hae Un Rii則建議:針對澳門歷史城區,制定行而有效的策略,以此減少旅客導致的堵塞和過度擁擠,這群旅客在歷史城區內的逗留時間較短,通常僅約2-3小時。同時,改善旅遊資訊的可用性和可行性。這些均是迫切所需。”

 “例如,向遊客提供線上資訊,介紹歷史城區內關注度較低的景點,或許有助於舒緩大三巴和議事亭前地這類熱門景點人滿為患的現象。旅行社的行程亦能合理編排,更廣泛均勻地分佈遊客。”

兩位學者均認為“需進一步研究,發展確保澳門歷史城區可持續性的綜合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擁堵,同時繼續為遊客提供服務,保障利益相關者和本地居民的利益。”

 

文化遺產是廉價商品?

保護文化遺產

凱卓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岡寧(John Gunning)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與本刊記者談及文化遺產建築物改造,並認為這值得澳門開拓。

岡寧指出,凱卓發展正應客戶要求,發展多個保留傳統“澳門風格”的項目,即在建築上體現葡萄牙與中國元素結合:“目前,我們可以利用現有建築並進行修復,旨在保留文化遺產價值。這正是與業主、文化遺產部門和港澳行業專家緊密合作的結果。”

 “我們正在尋找方法,幫助這些特殊建築物的業主,協助他們的建築恢復生機,煥發光彩,並再次投入使用。關鍵是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壽命,升級其內在,保持或改善其外表。”岡寧補充到,並承認“澳門有相當一部分歷史建築已被列入遺產名錄或古蹟清單。”

建築物因業主缺乏足夠資金重建及維護而日漸衰敗,這是一種恥辱。我們贊成保護澳門的文化遺產歷史和文化。過去,我們與文化遺產部門密切合作,在某種形式上,我們所有的項目均經過了該部門的考慮。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