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ão Paulo Meneses   
2016/06/13, Monday

 

交通問題何時了 

黃家耀1998年畢業於澳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2002年於香港大學獲得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目前於台灣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任職副教授。他說:“若能夠接受旅客數字減少的劃,本澳交通運輸定能改善。”他繼而補充,“減少私家車數量是絕對必要的,但可能不是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問題相當獨特。”

你如何評價澳門的運輸網絡?

我們通常以流動性和通達性來評估運輸系統的優劣。澳門的通達性表現可圈可點,大眾能夠輕鬆地到達任何地方。澳門也是一個非常適合步行的城市,相當一部分的旅途可通過步行完成。然而,近幾年的交通流動性卻每況愈下。平均行車速度已然顯著減慢(未有正式公佈的數據)。非繁忙時間只需15分鐘的車程,在高峰時段卻可能花費超過45分鐘,屢見不鮮。

公共交通系統運作未能盡善盡美。高峰時段,總是難以等到一輛巴士。除總站外,大多數公交車站乘客未能有秩序地排隊上車,往往需要飛奔上前,爭搶上車的機會。由於泊車難,我相信部分人士願意改變駕駛習慣,選擇乘搭巴士,但如此糟糕的體驗,令他們自覺乘搭巴士失去了尊嚴。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運輸系統日益失去安全性,交通事故數字每年上升。

我們時不時可以看到關於澳門交通網絡運轉順暢的報導但市民大眾似乎並不認同……

澳門的城市人口密度與人均GDP名列世界前十,但絕對算不上交通擁堵。交通狀況比澳門糟糕的城市為數不少,如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等。當地居民經常抱怨,因堵車而卡在路上長達數小時,甚至幾天!但澳門從未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這正是當局認為本地運輸網絡運作良好的原因。

另一方面,本地市民按以前的經歷評估運輸系統。顯然,我們運輸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越來越差。澳門的交通系統是脆弱的。一旦發生了交通事故,人們難以找到替代的可行路線。也未有建立現代化的道路信息系統,告訴人們道路狀況及如有意外發生,當如何應對。

交通局的移動應用的確滿足了駕駛人士的綜合信息要求。但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澳門未能為公共交通用戶提供實時信息系統,如建設智能站點,顯示巴士的到達時間,類似系統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人們還抱怨說,出租車只為遊客服務,拒絕接載本地居民。電召的士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黃色出租車公司以前有專門的電召服務。但是,政府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改善這種情況。這就是大眾不能認同的原因

儘管政府不懈努力,交通問題依然存在,還是說會有解決的辦法呢

除了人口和私家車數量不斷增長,我認為交通問題的主要來源是龐大的旅客數字。我個人認為,如果能夠降低訪澳旅客數字,並通過提供高素質服務,增加遊客開支,以維持收入,那麼運輸系統將最終得到改善。然而,博彩和旅遊業本身屬高競爭行業,或許不能接受這個提議。

現實中是否可以為澳門設定能夠遵循的標準?

澳門的人口規模(少於一百萬)、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面積(30平方公里)、GDP、地理位置(毗鄰中國內地),加上令人訝異的訪客數字(3,070萬人次,是澳門人口的47倍),這些均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獨特性,我想不出任何與澳門相類似的城市。因而,我們面對的問題亦相當獨特。

你如何評價政府提出的基建計劃呢?

公開的大部分“計劃”和戰略是正確的,如興建輕軌(LRT)、通過提高成本控制私家車數字,重新規劃路線和進行補貼以進行公交改革等等。這些計劃都已經通過了國際專家的審查,並基於國際經驗認為是可行的。

澳門絕對需要興建輕軌系統,儘管該項目的第一階段將於2019年或2020年完工(來自新聞和維基百科的信息),屆時,將能取代30%左右的公交需求。目前,乘客在每天上下班的時候,只能選擇私家車/電單車,或者巴士,的士並不是一個可靠的選擇。強大的運輸系統應該是“多模式的”。這意味著城市能夠向乘客提供更多運輸方式的選擇。多式聯運系統中,每種運輸模式均為特定的目的而設,例如,輕軌的速度較快,通達性卻較低;巴士雖然慢,但能夠走彎路,具有更好的通達性。

我無法太多評論輕軌的施工及其延誤。首個可行性研究由香港港鐵完成,這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運輸企業,不論是建設,還是經營。 (我不認為其他公司可以做得更好)。因此,計劃應該是可靠的。

但我認為政府缺乏經驗和專業知識,特別是在交通運輸領域,亦缺乏執行計劃的經驗,使得有的計劃未如理想。在我看來,主要問題是,在制定計劃時,未有綜合全面的“規劃過程”。在規劃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未來可能面對的不確定性,以及為此制定應對計劃。

交通事務局成立了不到十年。大部分職員對本身工作未能從善如流,只有不斷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負責運輸設施建設的運輸基建辦室(http://www.git.gov.mo/)專門處理輕軌事宜,平心而論,我認為這個部門的表現還算不錯。但是,經驗和專業需要時間積累,才能應對複雜的社會問題。

港珠澳大橋對澳門有何影響?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認為港珠澳大橋肯定有利於澳門的經濟發展,主要表現在物流和旅遊方面。但據我所知,大橋主要把香港和珠海連接起來,澳門在當中的作用是相當小的(澳門只支付總投資的5%)。目前,仍難以預測對澳門的影響,因為在其他城市註冊的車輛進入另一城市,這個問題仍未談妥。但我認為,澳門物流將得到極大改善。我想不出任何潛在的負面影響。

減少汽車數目是優先事項嗎?本澳目前登記在冊的車輛數量超過100,000,鄰近城市卻超過五百萬架。

減少私家車數量是絕對必要的,但可能不是現在。人們需要運輸,但巴士和的士的服務能力已經飽和。 (我聽說,因博彩業低迷,的士司機收入減少,相應服務質量隨之有所提高。)只有公共交通系統明顯改善,才能有效控制私家車數量,例如輕軌投入運營,巴士和的士的服務質量提高。然而,對車輛使用的控制已被證明是有用的,例如最近實施的停泊車輛政策,增加停車費,減少停泊時間至一小時的政策。大多數人感受到新政策的效用。

有人預測,2049年澳門人口數字將接近900,000人,這將是真正的難關……

這就是我目前居住在台灣的原因呀! (笑)

我不知道對2049年的人口數字預測是九十萬。統計暨普查局2011年完成的最新預測是2036年澳門將有759,900名居民(順便說一句,這少於他們2006年公佈的預測)。很顯然,新增的居民並不是在澳門出生的,是外來移民。根據這份報告,增加的居民​​主要是新移民,那些來自中國內地的技術移民或投資移民,也包括了住在澳門的非本地僱員和外國學生,分別占人口比例的11%和2%。

有人預料新移民​​將被集中安置於目前正在改造和發展的新城區。人口增加的速率屬策略變量。若新城區的開發出現了延誤,我預計政府將通過技術上控制移民申請過程,從而減緩人口增長的速度。因此,我很樂觀地認為,到2049年,交通運輸將不會是一個大問題。

但是,社會中也有其他遠比運輸更為關鍵的問題,如教育、醫療、住房、就業、語言、歧視等。這些因素或將使那些較為富裕的人士或專業人才不選擇到澳門定居。

-------------- 

. 澳門的通達性表現可圈可點,近幾年的交通流動性卻每況愈下

. 澳門的交通系統是脆弱的,一旦發生了交通事故。

. 如果能夠降低訪澳旅客數字,那麼運輸系統將最終得到改善。

. 我們所面對的問題相當獨特

. 減少私家車數量是絕對必要的,但可能不是現在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