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Monday

 

食物、食物、傲人的食物!

手機已成為澳門第二大的進口產品,但相關數量仍然落後於食品和飲料,2015年本地超級市場和商鋪的進口總值澳門幣120億元

作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本地生產極少,進口商品成為城市主要的消耗品來源。不過,真正的新聞是飲食產品佔了進口商品的最大份額。

兩大進口商品之間比重的差額(手機,甚至遠遠拋離了黃金首飾和燃料)是很發人深省(見附表)。統計暨普查局(DSEC)資料顯示,僅2015年,餐飲方面的花銷高達近120億元澳門幣,略低於2014年。

分析本地居民如何能夠消費至這個數額,不難理解,飲料所佔據的地位比食品更為重要:所有進口產品中,僅三成屬飲料類別,當中包括酒精和醋。葡萄酒亦同樣重要,本專題報告亦將有所介紹。

緊接其後的是穀物和麵粉,包括烘焙產品,比重約22%。

比重最多的第三類商品是肉類,僅8%,魚類和甲殼類的進口份額則排行第四,這意味著本澳居民消耗的肉類和海產類數量相仿。

2014年,澳門人用於牛奶、奶製品和雞蛋的開銷僅澳門幣五億元。

統計暨普查局把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分門別類,但總體而言,相關進口商品約占8%,即大約澳門幣10億元。

最後的兩個問題:茶水和咖啡價值7,800萬澳門元(0.6%),遠低於澳門用於可可及其衍生商品的開支(2.9億澳門元或2.3%)。

另一個有趣的方面與澳門的購物市場有關。從進口商品整體考慮,中國內地以33.2%的比重領先。歐盟國家供應的比例為24.3%,10.3%的商品來自香港,瑞士的產品比重為9%。美國、韓國和日本是隨後的三大重要市場。

由中國領導,香港和日本為主的亞洲市場在食品(不包括飲料)的類別中加強了自己的地位。歐盟市場則相對減少了其貢獻。

不過,澳大利亞(主要銷售穀物、肉類和甲殼類動物)仍然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和美國一樣:澳門統計局的登記清單中羅列了來自美國的活畜家禽及其他農業進口產品。

占比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印度尼西亞(穀物)、阿根廷(肉類)、挪威(魚類)、智利(魚類)、緬甸(穀類)和越南(蔬菜)——無論如何,均仍然有助於匯集各種食物到達澳門特別行政區。

美國牛肉

澳門是一個真正的自由市場,對糧食產品的進口限制是相當罕見的。

具體規定是,商品只要持有所屬類別的必要文件便能自由進口。進口商品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控制,必須進行動植物衛生檢疫。

當中的一個例外是:2015117前,澳門只允許30個月以下的美國帶骨牛肉及去骨牛肉產品進入本地市場。

 兩地最近就30個月以上的美國帶骨牛肉、碎牛肉和內臟產品的進口事宜進行了談判協商,自此之後,不論年齡大小,澳門已全面開放美國的牛肉產品進口”,美國農業部海外農業服務的一份報告指。

該報告亦提到,2014年,澳門進口了價870萬美元的美國牛肉產品,佔市場份額的28%。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