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Monday


施政報告,自言自語

對甚囂塵上的政治議題避而不談,並未能幫助香港特首梁振英向滿腹牢騷的公眾推銷其2016施政報告,Mary Ann Benitez* 詳細報導。

乘搭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順風車並未幫助梁振英推銷其第四份施政報告,亦即其五年任期內的倒數第二份報告。

外界批評本年度施政報告對香港如何幫助內地實施“一帶一路”計劃長篇大論,但對社會關心的民生問題則缺乏新意。

大量批評聲音指梁振英的2016年施政報告只為討好北京,以便當其任期在2017630日屆滿時,能夠在小圈子選舉中連任,開始其特首生涯的第二個五年任期。

梁振英民望走低,爭議不斷,亦無人認為他比其他人更有機會當選香港特首。然而,他的倒數第二份施政報告仍能引起廣泛批評。這亦是他五年任期屆滿前覆蓋一整年的最後一份報告。

總長71頁的施政報告裡,共48次提及“一帶一路”,261段中有29段(足足8頁)專門講香港可在“一帶一路”計劃裡扮演的角色,然而很多人卻表示中國政府這個計劃和他們的生活沒有直接聯繫。

梁振英希望從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遠見和行動中沾光,他表示:“特區政府將積極參與和配合國家落實“一帶一路”策略。”

梁振英於2016113日發表施政報告時向立法會表示,中國已於2015328日發表題為《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的文件,概述覆蓋亞、非、歐和中東地區60多個經濟體的“一帶一路”發展理念和藍圖。

“一帶一路”計劃是中共政府第十三個五年計劃重點之一。

梁振英繼續表示:“藉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這‘五通’,促進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加強各國在政經人文領域的合作。”

實際上,早在20139月,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就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理念。

“習近平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說時建議‘中國及中亞合作共建絲路經濟帶’。這是中國領導層首次提出此策略願景,”新華社表示。

一個月之後,習近平在10月份提出建立一個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並提出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以促進海洋夥伴合作關係。

“在向印尼國會發表演說時,習近平亦提出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亞投行),以便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以及促進地區聯繫和經濟融合,”新華社表示。

梁振英表示,為了根據“一帶一路”計劃創造新機會,成為融資、貿易、專業服務及教育、文化和青年交流平臺將是香港的發展方向。

他將建立一個由他主持的督導委員會,負責制定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策略和政策,並設立“一帶一路”辦公室,負責推動研究工作,統籌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及貿發局、旅發局等機構。

在其施政報告中,梁振英並無提及政制發展、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等議題,亦沒有觸及李波與銅鑼灣書店另外四位失蹤職員或者社會對一國兩制的憂慮等時下敏感熱議問題。

至於民生問題方面提出的計劃則參差不齊,更讓眾多人失望,尤其是梁振英在立法會於去年617日否決了北京提出的2017年特首選舉框架後,曾表示他領導的政府將關注貧困和房屋等民生問題。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說法亦一樣,並指社會對施政報告所載的民生措施缺乏全面理解。

“我認為人們昨日及今日對民生措施的反應,在一定程度因缺乏對這些措施的全面認識而有所偏頗,因為我們在這個記者會尚未有機會向公眾全面解釋這些為香港市民而做的廣泛措施,”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結束後在11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

在有線電視的一個訪問中,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敦促港人需要更具前瞻性,擁抱“一帶一路”計劃。

“‘一帶一路’對香港而言非常重要,”林煥光表示,“香港最具實力,能夠與計劃中的60多個國家發展聯繫。我們不應袖手旁觀,眼看機會流失。”

“還記得以往推動香港發展的支柱嗎?是貿易。如果我們不把握這個機會,上海將取代我們的位置。”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是扶貧委員會主席,她向媒體表示:“我會建議如果你看一下政府的政策行動,那麼就會發現單獨看一份施政報告並不能帶來最佳(理解)。上一份施政報告已經推出了大量改善民生的重量級措施,包括兩個全新的社會保障計劃。”

她指的是長者生活津貼以及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兩項計劃。“兩項計劃每年需要超過90億港元額外經常開支。實際上,如果你回顧歷史,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屆政府在改善社會保障上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推出如此廣泛的措施,”林鄭月娥說道。

“所以我希望當人們有多一點時間去理解這些措施後,他們能夠看到特區政府為民生做實事,從而轉變態度,”她說道。

問題在於當人們看施政報告時,他們期待的是特首將為未來12個月及更長時間提出一個願景。

梁振英並沒有這樣做。他繼續堅持己見,依舊對其任內從未停過的爭議話題避而不談,並保持他一貫政治正確的走向,將有關香港發展政策與內地的導向保持一致。

資深記者及中國觀察員楊建興是英文評論網站Voice of Hong Kong的創辦人及總編輯,他向本刊表示:“對於施政報告和政府措施等領域,以及梁振英並未回應李波失蹤、對一國兩制的憂慮及行政立法關係等迫切話題,香港社會普遍感到失望。市民希望梁振英作為特首能夠談及這些重要議題,但他卻避而不談。”

楊建興指出,港大於1999年開始就施政報告進行民意調查,2016年施政報告是調查開展以來,失望率最高的一次。

外界對銅鑼灣書店東主李波疑遭綁架不斷表示憂慮,案件主角李波於201512月底曾在香港,其後被發現現身內地。專售內地禁書的銅鑼灣書店由巨流傳媒有限公司所有。

一部分人繼續抗議施政報告缺乏民生措施。截至截稿時,若干關注團體曾在添馬艦政府總部門前示威,表示政府忽視民生,在改善貧困問題上毫無

新意。

就算是親北京議員及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亦發出批評聲音,在施政報告後立即向媒體表示梁振英並未提及政府管治問題,以及政府與泛民議員之間的關係。

葉劉淑儀表示,特首並未談及一國兩制面臨的威脅等關鍵憂慮,她進一步指出施政報告未能在政治上提供解決方案,舒緩內地及香港居民之間不斷加深的緊張情緒。

儘管持保留意見,但葉劉淑儀仍向本刊表示她會在21719日的立會2016施政報告議案辯論中支持致謝議案,她自1997年以來便每年如此。

“每一年我都支持為特首而設的致謝議案,今年亦不例外。我希望議員可以認可(政府)為起草議案而投入的努力,”她說道,“顯然政府為報告和結果投入了大量精力,出於禮貌我們應該向其致謝。”

當被問及她認為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傳遞了什麼關鍵資訊時,葉劉淑儀向本刊表示:“特首的意思是實施‘一帶一路’計劃將是明年推動香港發展的主動力,此外還有支持科技和創新。”

“我支持特首提出建立“一帶一路”專責辦公室的提議,因為在計劃實施過程中你需要有人協調統籌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我亦支持在韓國和印尼建立新的辦事處,因為這是我們共同實施‘一帶一路’計劃的重要夥伴,”

她說道。

但葉劉淑儀表示,她對於提供10億港元獎學金,資助100名一帶一路計劃國家大學生來港學習的措施持保留意見。

梁振英表示,“特定地區獎學金”將由目前的每年10個名額分階段增加至約100名,此舉將加強“民心相通”。

首批10名學生將來自印尼。葉劉淑儀表示,該計劃雖旨在促進香港大學國際化,但僅會產生有限影響。

“我認為香港的大學首先需要打破文化隔閡,因為大家都知道本地學生不喜歡和外國學生講英文,他們也不喜歡和內地學生講普通話。他們一直都喜歡組成一個小圈子,所以我認為本港大學需要採取更多行動打破這些文化隔閡。另外,在每間大學增加數名國際學生不會帶來太大改變,”她說道。

楊建興向本刊表示特首真心認為

“一帶一路”將為香港帶來經濟裨益。“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的理念,因此梁振英需要顯示他已經盡全力協調,促進香港做好準備,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會,” 楊建興說道。

但他亦表示現在難以預測香港能否受益,並指出“如果梁振英能夠向中央領導層展示他知道如何調整香港的政策,從而與國家層面的政策保持一致,梁振英深知這將有助於他的政治仕途。從經濟上而言,參與‘一帶一路’可能會令香港受益,但同時亦可能需要付出代價。”

他表示,香港一直都是與世界各地聯繫緊密的國際化城市,“與深圳或上海等其他內地城市相比,香港的定位和角色與眾不同……如果香港在經濟發展和經濟策略上過於依賴中國……如果香港規模過小或變得與其他內地城市一樣,那麼香港將失去其獨特性。”

他指出梁振英之前的董建華和曾蔭權兩位特首均曾在施政報告中作出過類似的預告。

“董建華的著名言論有‘香港和中國關係緊密’,曾蔭權在協調中港關係上就更進一步,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但楊建興表示“梁振英治下更加速了這個過程。”

對香港過去數月的重要問題避而不談,應該是梁振英為了於任期最後17個月內將爭議“降至最低”而作出的決定,楊建興說道,“所以他處理這些政治問題的方式就是閉口不談,因為他知道一觸及這些議題,就會引起爭議。”

這就是梁振英面對的困境。“公眾希望梁振英能夠回應這些問題,但除非梁振英在某些議題上一改原有態度並採取相反立場,否則若他繼續維持一直以來的觀點,社會上的批評聲音只會更加激烈,”楊建興表示。

他表示,中央政府應該有就特首施政報告中應關注的關鍵目標作出指示,然後“基本上讓他搞掂細節。”

施政報告標題是《創新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繁榮共用》。“經濟方面,梁振英談及了‘一帶一路’以及科技創新,”楊建興說道。

“民生方面,他講到醫院以及大量方便長者使用的設施,都是些細枝末節,”楊建興說道,他指的是報告中關於公共廁所防滑地面等措施。

楊建興進一步指出:“但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梁振英沒有提供任何新計劃。他嘗試促進和諧的方式是避免觸及這些話題。他以間接和消極的方式避免在施政報告中談及爭議性話題,但當然,社會的反應不會太好。”

“整體來說,梁振英對政治問題避而不談。但政治分歧是造成香港大量管治(問題)的深層原因。”

113日,梁振英在發表報告後同日舉行的首場記者會上強調促進社會和諧的需要。梁振英強調:“自己和政府過往一直主動創造社會和諧條件。這一直是政府的施政方針及理念。”

隨著政改工作於20156月結束,梁振英表示他已經宣佈香港“未來應針對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後就有能力改善民生,社會便和諧。”

但他承認:“同此,我們需避免再有政治爭拗。未來處理勞資關係、社會褔利和財富再分配等問題時,社會難免有爭議。”

“希望大家能以互讓互諒,將心比己的精神,解決爭拗……然後各階層市民可共享繁榮,”梁振英說道。

對梁振英而言,這些願景只是癡人說夢而已。

 

* Mary Ann Benitez是香港《英文虎報》副新聞編輯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