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Monday


金銀島

帕塔卡(pataca)在澳門的歷史悠久,甚至可以這樣說,自澳門建立之初,帕塔卡便已以銀幣的形式存在。該貨幣的信託價值僅於100年前出現,硬幣歷史則更短。

維護帕塔卡本地官方貨幣的地位是歷屆政府最艱巨的任務之一。

最早自1894年起,政府開始採取具體步驟,奠定帕塔卡的法定貨幣地位。當年,省級執法機構頒布法令,規定所有官方財務均以本地貨幣(帕塔卡,“AVOS”)

計算,而非葡萄牙貨幣“雷亞爾”

(該貨幣從不曾真正於澳門存在)。四年後——18531012日——另一法令頒布,在澳門正式創建貨幣,命名為帕塔卡,但沒有發行擔保。約50年後,大西洋銀行(BNU)被指定為獨家的貨幣發行銀行。

1906年,首批鈔票印製。鑒於當時澳門居民中流通多種不同貨幣,從不同種類的銀幣(例如墨西哥銀圓)到傳統的中式保證金憑證,即“憑單”,殖民地政府被迫宣布,帕塔卡為本地唯一授權流通的法定貨幣。

Uncommon History of the Patacas Assertion》中提到:“從法律上肯定了帕塔卡成為澳門唯一法定貨幣的地位,並發行鈔票,兩者未能有效地改革本地貨幣體系,亦不能令商店、工廠、倉庫、酒吧、兌換店及城市的街頭巷尾接受新貨幣。要說服民眾改變過去的貨幣使用習慣並改用紙幣並非易事。因新貨幣而產生了各種猜疑,並且,新貨幣以廉價的匯率被迅速換成銀幣。”相關文字提到了的一個古怪細節,亦在1914BNU經理的報告有所提及:公務員領到薪水後,立馬把澳門幣兌換成銀幣。

新貨幣面臨另一挑戰是:里斯本到1952年才鑄造出首批硬幣(1元及5元硬幣,以及5仙、10仙和50 仙,分別為0.05元、0.1元和0.5元)。從此以後,所有硬幣——甚至紀念版——均在英國皇家鑄幣局鑄造。

然而,帕塔卡已在澳門存在了多個世紀。專家及研究人員Ernestine Carreira在與本刊的訪談中說道,很長一段時間——如17世紀——帕塔卡是葡萄牙殖民帝國的官方貨幣,從東帝汶到巴西,並於東部非洲的奴隸交易中使用。筆者估計,當時,巴西每年的奴隸交易利潤達約200萬帕塔卡。

這位來自法國的教授Carreira表示,該貨幣的銀本位價值極具吸引力,澳門的船隻經常繞道巴西,以獲取更多

銀子。

中國政府與西方的貿易往來偏向使用銀幣,亦提高了它的吸引力和可取性。葡萄牙人廣泛使用帕塔卡於整個東部海域,除此之外,他們還借用了來自西班牙的貨幣

名稱。

帕塔卡被葡萄牙人從西班牙銀幣中分離出來,變成一種預備貨幣——準確的說,相當於8雷阿爾的銀幣,並被稱為(特別是海盜)“8雷亞爾”。

由於部分硬幣大小不成比例,後來被葡萄牙人稱為“patacone”(意大利文)或“patacão”。這個詞彙被用於描述與實際價值不相稱的事物,但現在葡萄牙語很少用到此詞彙。

An Empire for Sale》的作者Ernestine Carreira認為:“帕塔卡是整個遠東地區的貨幣傳奇。許多國家只有在獨立後,才使用本國貨幣。在此之前,他們使用各種金屬硬幣。

公眾與貨幣之間真正價值的聯繫長久,直到1975年,澳門貨幣確定信託價值,不再使用銀來支持;這樣,澳門成為了最後幾個與貴金屬貨幣斷絕聯繫的地方。

1992年,葡萄牙的象徵符號——當中包括五座城堡或“quinas”—— 逐漸開始從硬幣中消失。首先是五元硬幣,隨後,中國與葡萄牙達成協議,並於1995年,中國銀行與BNU一起發行首套澳門幣。

 ----------------------------------------------

銅錢

直到1853年,銅錢(sapecas)被普遍使用。黃銅製成的銅錢,中間有一方型小孔,被用於小額交易。當年,帕塔卡已被創立,每一帕塔卡的價值相等於一千個銅錢。自16世紀起開始使用的銅錢是現代貨幣發行的前身:與帕塔卡或比索不同,沒有內在價值,僅有信託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第一個印刷紙幣的國家。儘管如此,澳門居民在黃銅硬幣與銀圓之間的喜好選擇便顯而易見。

澳門的又一特點:在中國,本地的官

方貨幣名稱是Àomen Yuán - 澳門圓 。主權移交約16年後,該貨幣仍被普遍稱為“púbì” - 葡幣 - (葡萄牙貨幣)。

元和幣,均用於表示貨幣。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