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黎祖賢   
2015/12/28, Monday


染,不希望

建築廢料處置收費計劃的提議將不會對大型項目生實質影響,小型項目的成本則可能因此飆升。

雖然博彩分析師和運營商對金光大道上耗資數十億的度假村的未來仍未確定,但已生嚴重後果。世界博彩之都的建設熱潮,包括公共住房和鐵路系統等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已嚴重影響了本澳垃圾堆填區處理建築垃圾的能力。

旨在緩解已飽和的垃圾堆填區的壓力,期待已久的建築廢料處置收費計劃已被提出――建築行業預計此計劃只對小型項目生顯著影響,但政府仍需努力解決困境。

環境保護局宣布,11月至1223日將就城市建築垃圾管理機制的草案進行公眾諮詢。草案的其中一個亮點是當局將採取染者付費的機制,傾倒建築垃圾分成兩個不同級別,以遏制廢棄物的生。在新的提議中,廢棄每噸惰性建築廢物,如沙子、碎石和水泥將支付至少澳門幣30元(3.75美元),每噸非惰性廢物則至少支付澳門幣130元。

“這將不會對我們生任何顯著的影響,”澳門建造商會常務理事陳耀輝。“額外費用必將轉嫁至項目開發商,開發商將會轉移成本給消費者。”

“大項目的總成本將不會因廢棄收費而大幅度上升……數百萬美元可能只占整體項目成本的小部分。”他。“但是將對小項目造成影響,如辦公室和家庭裝修更為明顯。 客可能因此要額外付出澳門幣10,00020,000元的費用,甚至

更多。”

11月的諮詢會上,環境保護局局長韋海揚稱,政府預計新的收費計劃將使本地的平均建設費用上升1-1.5%,為當局帶來額外三億元的務收入。

老牌承包商羅中亦沒有預見任何問題。“在朝著正確的方向來設定建築廢料處置收費計劃,這已成為世界性的趨勢。”

他補充,本地承建商已努力嘗試盡量減少建造過程中生的建築垃圾。

“時下的建築材料都是非常昂貴,例如,每頓建築材料需要澳門幣1,000元,因而承建商在材料使用方面,一直嚴格控制成本。”他

例如,2009年第四季,混凝土的平均價格為每平米澳門幣311元,但今年第三季度的價格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澳門幣784元的價格,政府的數字顯示。砂的價格在過去兩年也升了一半以上,

7月至9月期間的價格每平米需要澳門幣214元。公眾諮詢期間,部分環保組織認為費用仍然太低,難以限制承包商,當局承諾將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審收費標準。

除了收費,澳門環保協會會長陳永源對政府如何計算廢棄物配額表示關注。在新的草案中,公共建設項目將獲得60,000噸建築垃圾配額,私人項目配額則上升到30萬噸。若承建商估計項目將超過配額,在工程動工前,必須提交一份減少廢棄物的計劃書並獲得主管部門批准。

 

廢棄物配額

 “現在的施工方法和技術已經提高了很多,建設工程不應生如此大量的垃圾。”陳永源。“這個限額應逐步降低。”

他還對當局在收費計劃推行的第一年降低25%的城市建築垃圾的目標表示保留。政府的數據顯示,位於機場附近的垃圾堆填區自2006年開始投入運作,2014年處理438 萬立方米廢棄物,2009年僅處理了160萬立方米。

澳門建造商會的陳耀輝預計,政府將能實現其目標。“經濟處於低迷時期,建設也將放慢步伐。”他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本澳經濟已下跌超過四分之一。他對建築廢料的生速下降的預測是建基於事實之上,即一旦路大型度假村於今年至2017年間完成後,將沒有很多迫在眉睫的重大項目。

他還對項目開始前,需要提交的減少廢物計劃表示擔憂。 “行眾所周知的是,當局需要大量時間去審批一份施工方案。”他。 “有了這個額外的計劃,等待政府審的時間將延長。”

 

空間短缺

環保局未有確定雙層收費計劃的推出時間,僅表示將盡快動立法程序。但計劃不太可能在2017年之前實施,因一旦相關草案通過,成為正式法規,將有六個月寬限期。

該局還解釋,惰性廢物的建議收費比非惰性廢棄物的收費低,旨在鼓勵承建商在丟棄垃圾前進行分類,因部分惰性廢料可以用於填海造地。

但羅中對承建商持懷疑態度,特別是那些小型項目的承建商,是否有足的空間做到這一點。 “回收行業的困境已經證明了澳門缺乏空間。”他談及的是最近由澳門回收商協會組織的一次罷工。

該協會的成員處理了本澳70%的可回收廢棄物。本年九月底,該組織進行了為期7天的罷工,呼籲政府關注行業“史無前例”的經營困境。他們提到的其中一項困境便是因租金上漲而缺乏處理回收廢棄物的空間。

當局迄今只表示,計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建立專門處理建築廢物的分類設施。該設施每天可處理廢棄物2,000噸,最快於2017年投入使用,政府補充

除了推行染者付費制度,政府還應強調鼓勵承建商使用可回收材料,承建商兼立法會議員麥瑞權稱。“由於澳門缺乏空間,從長遠來看,應通過與地開展區域合作,訂定解決傾倒或回收建築垃圾的可持續發展方案。”他補充

在今年八月的立法會會議上,行政長官崔世安宣布,當局已獲得中國國務院批准,澳門的惰性廢棄物可以遵循恰當的程序運到廣東省台山填埋。他於十一月進一步解釋,政府將努力“儘快”完成與地合作處理惰性廢物的詳細計劃。

 

如山一樣的承諾

明知堆填區的建築垃圾已經超出負荷多年,政府毫無作為――直到該區域生了高達20米的土堆。

環境保護局2012年第一次警告,由於本澳的建設熱潮,垃圾堆填區將“在未來兩到三年”飽和。這將有利於建築行業通過與中國地開展區域合作,回收建築廢料,以及研究廢棄物的處理,根據當時的媒體報導。同年,環保局委託顧問公司在澳門進行建築垃圾管理系統研究,當中包括收費計劃的推行。

2013年,該局表示,垃圾堆填區的面積可能於“今年年底”達到飽和,再次強調將繼續研究區域合作及引入建築廢物收費計劃的可能性。

由於垃圾開始往上堆積,政府去年再次重複了同樣的承諾,但僅完成了建築垃圾分類的指導方針。

本地環保團體估計廢土堆已往上發展超過20米,政府終於在十一月推出建築垃圾管理系統並進行公眾諮詢。但土堆只會越來越高,因收費計劃和區域合作的計劃不會在2017年前實現。同時,在未來兩年,城市的建設步伐將繼續保持強勁。

 

 
主 頁 | 關於我們 | 廣 告 | 訂 閲 | 招 聘 | 逾 期 | 聯絡我們